誰與爭鋒

0
325 瀏覽人次

誰與爭鋒

洪真哲牧師

2025-09-27-2025-09-28


1. 耶和華神無可比擬

  • 要點

    • 瑪拉基書第一章以「願耶和華的名被尊為大」這句話區分為三個自然的段落:1-5節(在以色列境界之外被尊為大)、6-11節(在外邦中被尊為大)、12-14節(在外邦中是可謂的)。

    • 上帝不只是祂選民以色列的神,祂也是外邦的神,是掌管宇宙萬有的主宰。

    • 引用出埃及記十五章十一節,強調沒有任何神能與耶和華相比。

    • 上帝是奇妙策士、全能的神、永在的父、和平的君,祂所做的事都是奇妙的。

    • 儘管人藐視祂、不尊敬祂,祂仍然愛我們,祂的愛永不後悔。

  • 講解

    牧師在講道開始時,帶領會眾閱讀瑪拉基書第一章,並分享了做筆記的重要性。他指出,即使是像郭台銘、張忠謀、比爾蓋茨、馬斯克、黃仁勳等世界的頂尖人物,也無法與神相比。神是父親、是主人,卻得不到應有的尊敬和敬畏,但祂的愛依然不變。


2. 郭台銘與工程師的對話:創業、選擇與責任

郭台銘的三點回應

一位鴻海工程師問郭台銘:「為什麼爆肝的是我們,首富卻是你?」郭台銘回答了三個差別:

  1. 創業與就業:三十多年前,我創建鴻海是賭上所有家當,不成功便成仁;你只是寄出幾十份履歷後來上班,隨時可以離開。

  2. 選擇與被選擇:我選擇從連接器切入市場,並與蘋果合作,是基於我的眼光與判斷;你在哪個部門上班,是基於你的學歷和考試成績被分配。

  3. 責任的輕重:我一週七天、每天24小時都在思考如何創造公司利潤,每個決策影響數萬家庭和數十萬股民;你只需想何時下班,照顧好你的小家庭。

  4. 這個故事被用來強調,即使在人與人之間也存在著巨大的差異,更何況是人與至高無上的神相比。我們所信靠、跟隨和事奉的耶和華神,其偉大是無人甚至無神能相比的。


3. 搬走小電視的女兒:被忽視的愛

母親的眼淚

一位即將出嫁的女兒在搬家時,先搬走了五六箱衣服、化妝品、枕頭和四個玩具。最後,當她搬走自己的小電視時,母親突然哭了。女兒不解,說電視是自己花錢買的。母親解釋說,她哭的不是電視,而是女兒的選擇。母親回憶道:「當年家裡窮沒有電視,一家人聊天很快樂。後來有了電視,全家聚在客廳看,廣告時還能聊天。等你們長大有了自己的電視,就各自回房。現在妳要結婚了,我為妳織的毛衣、親手畫的畫,妳都留在櫃子裡,卻沒有忘記帶走妳的小電視。」

    1. 這個故事引出一個反思:我們是否真正了解父母的心?同樣地,在我們與神的關係中,我們是否也常常忽略了神所賜予的、充滿愛的恩典,而去追求那些屬世的、物質的東西?這反映了人際關係乃至人神關係中,時常會發生的誤會、衝突與遺憾。


一、奇妙的神做奇妙的事

1.主愛不後悔

4. 先知瑪拉基:神的使者

  • 要點

    • 「瑪拉基」這個名字在整本聖經(舊約39卷,新約27卷,共1189章)中,只在瑪拉基書一章一節出現過一次,非常獨特。牧師以自己的名字「洪貞喆」在Google上也是獨一無二為例。

    • 「瑪拉基」的希伯來文意思是「神的使者」。

    • 這應驗了瑪拉基書三章一節的預言:「我要差遣我的使者,在我前面預備道路。」

    • 這位使者就是耶穌的開路先鋒——施洗約翰。

    • 施洗約翰非常謙卑,曾說自己給耶穌解鞋帶都不配,並言「他必興旺,我必衰微」。

    • 施洗約翰因勇敢責備罪惡,最終被希律王砍頭。

    • 結論:神曾使用施洗約翰為耶穌的第一次到來預備道路,如今神要藉著今日的教會來成就祂的工。


5. 神永不改變的愛

  • 要點

    • 神的愛不分將來、現在或過去。

    • 神對我們的愛無法增加,也不會減少,因為祂已將全部的愛給了我們。

    • 聖經描述神的愛是完全的、到底的、長闊高深的、聖靈的、主般的、永遠的和豐盛的慈愛。

    • 無論人愛不愛主,神都一樣愛人,祂的愛不會收回,也不會後悔。

  • 講解

與人有條件的愛對比

洪真哲牧師提到他的小弟小時候送他一個橡皮擦,後來吵架時卻說:「哥哥,橡皮擦還我。」

    1. 這個例子說明人的愛常常是會改變、有條件的,會因為關係的變化而收回。

    2. 這與上帝的愛形成鮮明對比,上帝的愛是無條件且永不收回的。


2.主愛不可愛

6. 神愛不可愛的人:雅各與以掃的對比

  • 要點

    • 耶和華說:「以掃不是雅各的哥哥嗎?我卻愛雅各,惡以掃。」

    • 按人的天然觀點,以掃(豪邁正直、慷慨大方)比雅各(宅男、個性陰沉、喜歡算計)更討人喜歡。

    • 神喜不喜歡我們,不是指我們天生的本質,而是指我們後天的表達跟行為。

    • 學習雅各看重屬靈、投資永恆,不要只看眼前。

    • 即使我們認為自己沒有用、是廢材、不夠聰明、不被注意、常常犯錯失敗,甚至不喜歡自己,都要記得神愛我們。

    • 引用撒母耳記上二章八節:「神從灰塵裡抬舉貧寒人,從糞堆中提拔窮乏人。」

  • 講解

    神厭惡以掃,根據俄巴底亞書10-14節的預言,主要原因是以掃在兄弟雅各遭難時,與仇敵同夥,惡意且殘忍地欺負、搶掠和殺害自己的兄弟。相反地,神喜愛雅各,儘管他有許多個性上的缺點,但因為雅各看重屬靈的事物,投資永恆。他用盡方法爭取並緊抓長子的名分與祝福,顯示了他對神應許的重視。

以掃的為人與行為

以掃為人豪邁正直,不拐彎抹角,慷慨大方,廣結善緣,對朋友有情有義,肯為朋友兩肋插刀。

    1. 儘管以掃有這些優點,但神厭惡他,因為他在兄弟遭難時行徑惡劣。

  • 雅各的為人與追求

    雅各是個「宅男」,個性陰沉,沉默寡言,喜歡算計,善於察言觀色。但他看重哥哥以掃所輕看長子的名分,並想盡辦法要得到父親的祝福。

    1. 雅各雖然個性不討喜,但因他看重屬靈的福分與永恆的價值,而得到神的喜愛。


 

二、偉大的神做偉大的事

1.祂概括承受

7. 神的偉大與祂的恩賜

  • 要點

    • 反駁「跟神求恩賜要從最小的恩賜(如說方言)開始」的說法,強調上帝的禮物沒有小器的,每一個都是偉大的禮物。

    • 神概括承受祂的子民。即使以色列人不尊敬父親、不尊敬主人,上帝仍然愛以色列人,也愛每一個信靠祂的兒女。

  • 講解

尤金·皮特森母親的創意教導

著名牧師尤金·皮特森的母親,在他三四歲時,會帶他去向礦工們唱福音詩歌和講聖經故事。她的講道方式出人入勝且很有創意,例如在講述撒母耳膏抹耶西兒子的故事時,因聖經未記載其中四個兒子的名字,她便從聽眾中取名,例如「世哲」、「進盛」、「永行」、「彥勳」,這啟發了尤金對聖經的興趣與創意。

    1. 這個故事說明了神的揀選不同於人的眼光。先知撒母耳看中了耶西的長子以利亞,但神連續拒絕了七個兒子,最終揀選了在草場放羊的少年大衛。

    2. 從大衛被膏抹的那一刻起,他的生命就與以色列國家的命脈和前途緊密相連。他的愛主、侍奉、軟弱、犯罪,都直接影響國家的興衰。


8. 對藐視神之祭司的指責

  • 要點

    • 神引用父子與主僕的關係提問:「兒子尊敬父親,僕人敬畏主人。我是父親,尊敬我的在哪裡?我是主人,敬畏我的在哪裡?」

    • 祭司們反問:「我們在什麼事上藐視你的名呢?」

    • 神明確指出:「因為你們將汙穢的食物,陷在我的壇上。」


9. 敬畏神的定義與福報

  • 要點

    • 彼此不虧負:夫妻、親子、朋友之間皆然。

    • 遵守神的誡命。

    • 誠心實義的侍奉神。

    • 遠離惡事(源於約伯記)。

    • 倚靠神。

    • 聽從神僕人的話(源於以賽亞書五十章)。

    • 彼此順服(源於以弗所書第五章),不單指妻子對丈夫,而是雙向的。

    • 讚美敬拜神(源於啟示錄十九章)。

  • 講解

    當我們真實敬畏神時,將會結出至少十二種美好的果實,包括:

  1. 像出埃及記的接生婆一樣,蒙神建立家室。

  2. 子孫後代都必得福。

  3. 蒙神拯救脫離仇敵。

  4. 蒙神指示當行的道路。

  5. 與神建立親密關係。

  6. 蒙神賞賜糧食與所需。

  7. 蒙神成就心願。

  8. 禱告蒙神垂聽呼求。

  9. 名字被記錄在神的紀念冊上。

  10. 經歷神的醫治,其中死亡是最大的醫治,之後不再有病痛。

  11. 蒙主悅納。

  12. 得以成聖。

牧師進一步說明,即使以色列人輕視神,神依然全然接納,如同父母對待兒女,無論兒女如何冷漠、頂撞、悖逆,父母總是笑臉相迎,以包容、熱情與愛來回應。他引用俗語:「父母的家永遠是兒女的家,兒女的家不一定是父母的家。」

孝敬父母的提醒

洪真哲牧師分享自身的經歷,他的四位父母中已有三位離世,包括他的父母和95歲的岳父(在俄烏戰爭前於牧師的禱告聲中過世)。現在僅剩91歲的岳母住在老人之家。他和家人每個月會去高雄帶岳母吃飯,每年過年則會接她來台中同住一週。他藉此提醒會眾,若父母尚在,要珍惜並孝敬他們,因為他們不會永遠在身邊。


2.祂既往不咎

10. 神的既往不咎與持續的義行

  • 要點

  • 講解

    牧師引用以西結書33章說明:義人若犯罪,他過往的義行將不被計數;惡人若在離世前悔改,他過往的惡行也不再被追究。這強調了持續性的重要。他再以馬太福音第七章第七節為例,指出希臘原文的時態是「現在進行式」,意即「祈求的要繼續祈求」、「叩門的要繼續叩」、「尋找的要繼續尋找」,直到蒙神應允,不能中途停止。

不存在的學生:喬治·博戴爾的烏龍歷史

1927年,美國喬治亞理工學院的一位新生威廉·史密斯,因校方誤寄了兩份登記表,出於好玩,他虛構了一位名為喬治·博戴爾(George Burdell)的學生並為其註冊。在接下來的四年裡,史密斯幫博戴爾選課、做作業、考試,由於當時上課不常點名,博戴爾竟順利蒙混過關。1930年,博戴爾以GPA 4.0的優異成績畢業,獲得機械工程學位。這個惡作劇後來被其他學生延續下去,使博戴爾成為學校的傳奇校友。學校為他建立了社交帳號,學生活動中心甚至有以他為名的商店,每年4月1日還為他慶生。博戴爾的「事蹟」還包括:1969至1981年間在美國幽默雜誌董事會任職、入選2001年時代雜誌年度人物第五名、獲得NASA頒發的證書,甚至美國前總統歐巴馬在該校演講時也提及他。儘管這是個長達近一個世紀的烏龍事件,校方卻從未找過史密斯的麻煩。

    1. 牧師用這個真實故事來比喻我們生命中可能存在的「烏龍歷史」——那些不為人知、讓我們懊悔、痛苦的過去。他坦言自己也有傷心、不甘的過去。這個故事說明,即使有像史密斯一樣的荒唐過去,喬治亞理工學院選擇了既往不咎。這就如同神對待我們的態度,只要我們悔改,祂便不再追究我們的過往。


11. 神與人的同工及3R人生

  • 要點

    • 希伯來文中的「勸」字,具有勸勉、勸慰、勸教、勸戒、請求、懇求、哀求、規勸、告戒、敦促和激勵等多重意義。

    • 引用羅馬書十二章第一節,保羅以神的慈悲勸告信徒將身體獻上當作活祭。

    • 提出「3R的人生」概念,即回轉(Return)、悔改(Repent)和歸正(Reform)。

    • 當人實踐3R的人生,神就會既往不咎,並在全地彰顯祂的作為。

  • 講解

    講者以父親教兒子寫書法的比喻,說明神與人同工的奧祕。人生的成就,既是人的努力,也是神的幫助。接著,他解釋「勸」字的深層含義,並連結到保羅的教導,鼓勵信徒獻身於神。最後,他總結出「3R人生」的觀念,強調只要我們願意回轉、悔改、歸正,神便會赦免過去的罪,並透過我們彰顯祂的奇妙、偉大與榮耀。

父子寫書法

一位做父親的,拉著兒子的手,臨摹王羲之、顏真卿、柳公泉的毛筆字。當他們寫完一幅漂亮的毛筆字時,這作品到底是誰寫的?

    1. 答案是,既是爸爸寫的,也是兒子寫的。這是因為爸爸抓著兒子的手共同完成。

    2. 這個例子比喻了神與人的關係:我們在人生中所做的任何事,都是神樂意幫助我們完成的,我們也應該樂意接受神的幫助。


三、榮耀的神做榮耀的事

1.祂恆久忍耐

12. 神的恆久忍耐與人的愛

  • 要點

    • 神的榮耀體現在祂的恆久忍耐上。

    • 人類的關係,特別是婚姻,常因缺乏忍耐而失敗。

    • 愛不僅是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更要凡事忍耐。

    • 神對人的態度是恆久忍耐、包容、廣施恩惠與赦免。

    • 引用英文句子 “God gives and forgives, but men get and forget”,說明神樂於給予和寬恕,而人卻常常得了就忘恩。

  • 講解

    講者首先以舊約時代以色列人反覆犯罪、呼求、蒙拯救又再犯罪的循環為例,說明神對祂子民的恆久忍耐。接著,他對比人類社會的現象,如日本2000年的離婚潮和一則關於婚前婚後態度轉變的笑話,指出人的愛缺乏忍耐。他分享自己47年婚姻中學習忍耐的經歷,強調「凡事忍耐」是維持關係的關鍵。最後總結,神對我們的態度永遠是忍耐與包容,我們應當學習感恩,而非得而忘恩。

以色列人的犯罪循環

在士師時代,以色列人多次犯罪,神就把他們交在外邦人手中。當他們受苦呼求神時,神就興起士師或先知來拯救他們。然而,一旦脫離困境,他們又會繼續犯罪,如此循環往復。

    1. 這個歷史例子彰顯了神對祂子民的恆久忍耐,即使他們一再背棄神,神依然垂聽他們的禱告並施以援手。

日本2000年離婚潮

公元2000年,日本出現大量男女夫妻離婚的現象。許多女性表示,由於自身在經濟、才華上不輸男性,甚至更為優秀,因此不願再忍耐她們的先生。

    1. 這個社會現象反映了當代婚姻中「不忍耐」的問題,與哥林多前書中「愛是凡事忍耐」的教導形成對比,說明了忍耐在維持長久關係中的重要性。

婚前婚後對話反轉

一對情侶婚前與婚後七年的對話,內容完全相同但順序顛倒,呈現出態度的巨大轉變。婚前充滿愛意與承諾(例如「你愛我嗎?」回答「當然」),婚後則變得冷漠與否定(例如「你愛我嗎?」回答「不」)。

    1. 這個笑話雖然誇張,卻反映了現實生活中許多關係的變化。它諷刺地描繪了人類情感與承諾的脆弱性,若缺乏恆久的忍耐與經營,最初的愛意也可能消磨殆盡。


13. 將最好的獻給神

  • 要點

    • 引用瑪拉基書一章12-14節,指責人們將搶奪來的、瘸腿的、有病的祭物獻給神,是對神的藐視。

    • 奉獻給神的應當是最好的,例如預備新鈔。

    • 我們對神的態度不應像對家人一樣不耐煩,應當給予尊重。

    • 在AI時代,重要的事仍需面對面溝通,崇拜也應盡量回到實體,與弟兄姊妹真實相交(Ecclesia)。

  • 講解

    講者引用瑪拉基書,譴責當時以色列人將不好的東西獻為祭物的行為,並以此提醒會眾,我們應將最好的獻給神。他以自己家庭的習慣為例,說明如何在主日崇拜前,預備好最好的衣物和奉獻。同時,他用青少年對同學和對媽媽講話的態度對比,警示我們不可對神不耐煩。最後,他延伸到現代的溝通方式,強調即使在網路時代,面對面的崇拜和團契(Ecclesia)依然重要,因為這是對神尊重的體現。

預備主日奉獻

講者分享,在他兩個女兒小時候,他們家會在禮拜六晚上就預備好主日要穿的衣服和奉獻的錢。奉獻的錢大半是從台灣銀行提款機領出的新鈔(一千元和一百元)。

    1. 這個家庭習慣的例子,是為了說明「把最好的給上帝」的具體實踐。提前預備是對主日的重視,而用新鈔奉獻則象徵著將自己所擁有最好的、潔淨的獻給神。

青少年對話態度對比

一個國中生可以跟同學在電話裡有說有笑聊兩個小時,但當媽媽請他去買瓶醬油時,他卻不耐煩地回嘴:「幹嘛啦!叫妹妹去買不會有。」

    1. 這個生活中的例子,用來比喻人對神的態度。我們有時對世俗的娛樂充滿熱情,卻對服事神或與神親近感到繁瑣和不耐煩,就像那個翻臉如翻書的國中生。這提醒我們反思自己對神的態度是否也如此。


2.祂的名可畏

Screenshot

14. 神的偉大、無可比擬與祂的信實

  • 要點

    • 主日崇拜的詩歌應著重讚美神的偉大,而非僅僅是人的自省或認罪。

    • 聖經中提到許多神的名字,如拯救、能力、磐石、安慰、君王、好牧人等,都彰顯了祂的偉大,是我們可以敬拜和感謝的。

    • 世上的人事物都可以被取代,但上帝永不被取代,祂是昔在、今在、永在的神。

    • 奇妙的神做奇妙的事,偉大的神做偉大的事,榮耀的神做榮耀的事。

    • 我們應當信得過上帝,祂的信實遠超過人的承諾。

  • 講解

    講者強調敬拜的焦點應是神的偉大。透過列舉聖經中神的眾多名字,他描繪出神豐富、全能的屬性,並指出當我們專注於神的偉大時,我們的心也會被潔淨和開闊。接著,他以瑞士銀行兌現200年前存單的真實故事,來類比神的信實。如果一個商業機構都能信守百年的承諾,那麼永不改變的上帝更值得我們全然的信靠。最後,他總結道,世人皆可被取代,唯有神永恆不變,祂是我們信心的終極對象。

瑞士銀行的百年誠信故事

一位名叫萊斯的八十多歲美國老太太,在丈夫的遺物中發現一張200年前的100美元手寫銀行存單。她抱著試試看的心態拿到瑞士銀行某分行。第二天,瑞士銀行總行行長親自從瑞士飛到紐約,將五十多萬美元的利息交給她,並額外獎勵她一百萬美金。行長表示,這是該行至今兌換過歷史最久的一張存單,非常寶貴。他們兌換的不只是錢,而是對顧客的承諾(promise)。這張存單現被陳列在瑞士銀行的展覽館大廳。

    1. 這個真實故事被用來作為一個強而有力的類比,旨在說明「信實」的價值。講者藉此提問:如果一個世俗的銀行都能如此信守200年前的承諾,那麼對於永恆、全能、信實的上帝,我們豈不更應該信得過祂嗎?這個故事挑戰聽眾反思自己對上帝的信心,尤其是在面對生活中的各種困境時。


重點整理

  1. 耶和華神無可比擬: 洪真哲牧師以瑪拉基書第一章為基礎,闡述上帝的愛、能力與智慧是無可比擬的。祂不只是以色列的神,更是掌管宇宙萬有的主宰。

  2. 郭台銘與工程師的對話:創業、選擇與責任: 透過鴻海創辦人郭台銘與一位工程師的對話,說明在責任、選擇與風險承擔上的巨大差異,藉此比喻人與神之間更無法相比的關係。

  3. 搬走小電視的女兒:被忽視的愛: 透過一個即將出嫁的女兒搬家的故事,描繪父母看著孩子重視物質(電視)遠勝於充滿愛的紀念品(手織毛衣、手繪圖畫)時的失落與心痛,藉此比喻神對祂的子民的感受。

  4. 先知瑪拉基:神的使者: 介紹「瑪拉基」這個名字的獨特性與其希伯來文含義「神的使者」,並將其預言與新約中的施洗約翰聯繫起來,說明神如何差派祂的使者為彌賽亞預備道路。

  5. 神永不改變的愛: 神的愛是永恆不變的,不分過去、現在與未來。根據希伯來書13章第8節,耶穌基督昨日、今日、一直到永遠,是不改變的。這份愛不會增加也不會減少,因為神已將全部給了我們。

  6. 神愛不可愛的人:雅各與以掃的對比: 神喜愛人,並非基於人天生的本質或討喜的個性,而是看重人後天的行為以及對屬靈事物的態度。生命是上帝的禮物,而我們的生活是獻給神的禮物。

  7. 神的偉大與祂的恩賜: 上帝是偉大的神,祂所行的事和所賜的禮物也都是偉大的,沒有所謂「最小的恩賜」。同時,神對祂的選民有概括承受的愛,即使他們不尊敬祂,祂的愛依然不變。

  8. 對藐視神之祭司的指責: 在馬拉基書第六到第八節中,神質問那些藐視祂的祭司,指出他們的不敬畏,具體表現為將污穢的食物獻在神的壇上。

  9. 敬畏神的定義與福報: 洪真哲牧師藉由以色列人獻上帶有瑕疵的祭物為例,點出他們對神的不敬。他反問,這樣的禮物人們會獻給省長嗎?並強調,敬畏神是理所當然的,如同兒女孝敬父母、父母疼愛兒女一樣天經地義。

  10. 神的既往不咎與持續的義行: 神既往不咎,當我們真心認罪悔改時,過去的惡行不被紀念。然而,這也適用於義行,若沒有持續行在光明中,過去的善行也將不被紀念。

  11. 神與人的同工及3R人生: 許多事是神與人共同完成的,如同父親拉著兒子的手寫字,作品是兩人共同完成的。我們所做的任何人生的事,都是神樂意幫助我們,而我們也要樂意讓神幫助。當我們願意迴轉(Return)、悔改(Repent)、歸正(Reform),神就既往不咎。

  12. 神的恆久忍耐與人的愛: 神的榮耀在於祂的恆久忍耐。相較之下,人的愛與關係常因缺乏忍耐而破裂。神的忍耐是我們應當學習的榜樣,祂對我們的態度永遠是包容、赦免且不計較。

  13. 將最好的獻給神: 我們應當將最好的獻給上帝,而非將汙穢、有瑕疵或自己不要的東西給祂。這不僅體現在物質的奉獻上,也體現在我們對神的態度和時間的預備上。因為神是大君王,祂的名是可畏的。

  14. 神的偉大、無可比擬與祂的信實: 神是偉大、奇妙、榮耀且無可取代的,祂的名是可畏的。主日崇拜的詩歌應當聚焦於神的偉大,使我們的心也隨之開闊。如同瑞士銀行對兩百年前存單的承諾,神的信實更是永不動搖,我們應當完全信得過祂。


總結

「誰與爭鋒」探討了上帝的無可比擬性和祂對人類的愛。信息引用了《瑪拉基書》第一章,強調上帝的偉大、奇妙和榮耀,並鼓勵信徒在生活中尊敬和敬畏神。通過對比雅各和以掃的故事,信息傳達了神對屬靈價值的重視。這篇講道還涉及到人與神之間的關係,強調神的愛是不變的,並呼籲信徒在生活中實踐信仰,投資永恆。


主日相關網址

晚崇拜直播網址: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JMhHiVUIKU
主日直播網址: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tH8Q6AAHM
將天敞開直播網址: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HdEpeHKjYM
主日週報網址:https://drive.google.com/file/d/1kgVpHP1fHxWw3q6PEidNU0vs75SpUkoO/view?usp=sharing

崇拜歌單

1.從早晨到夜晚: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vfB1-FpfWk
2.天歡喜 地快樂: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nzu2BTrxRk
3.永活盼望:https://www.youtube.com/watch?v=8RYS_rwqne0
4.詩篇63篇:https://www.youtube.com/watch?v=oNnX_FPET10
回應.恩典的記號:https://www.youtube.com/watch?v=GvGPzxP_NF0

歷史清單

主日詩歌清單  主日主題清單


同時收錄於走向天父專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