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象異夢

晏信中牧師

異象異夢

2025-10-11-2025-10-12


信仰需要衝擊與突破模式的思維

  • 避免習慣於某一宗教模式,以致把神變小。
  • 神的作為應當衝擊人類邏輯,帶出信心提升。
  • 今天的信息意在衝擊與啟示,帶領看見神的作為。
  • 以衝擊打破宗教慣性

透過見證、醫治、釋放與大量決志的真實事件,讓會眾看見神的能力超越人的安排。

      1. 見證作為非模式化的活教材。
      2. 以結果導向提升信心而非僅流程導向。

Free Day Now特會見證:決志、醫治、釋放

  • 地點:臺北和平籃球館。
  • 時間:兩個禮拜前(相對於課程日期)。
  • 出席人數:每一天晚上超過四千到五千人。
  • 決志人數:每一個晚上超過五百人,總共大概一千多人的決志。
  • 現象:許多趕鬼與病人得醫治。
  • 最後一天佈道會:未按手就有人衝到臺前,因四十幾年無法聽見而聽見了。
  • 結論:神的恩典與作為超乎所求所想,不受人自以為需要幫忙的限制。

在最後一天佈道會中,未有按手動作,即出現有人衝到臺前。其原因是他四十幾年沒有辦法聽見,他聽見了。人群的反應是不按教會規矩的流程,然而眾人只能驚嘆神的作為。

      1. 以具體醫治事件顯示超自然恩典。
      2. 強調神的主權高於人為流程。
  • 決志與出席數據細節

每一天晚上人數超過四千到五千人;每一個晚上也都有超過五百人的決志;總共大概一千多人的決志。

      1. 以數據呈現屬靈果效的規模。
      2. 大規模決志與釋放、醫治同時發生,顯示神工作密度高。

馬可樓聖靈澆灌的意義與恩典之處

  • 聚焦於聖靈澆灌的本質與意義,而非僅複製模式。
  • 以禱告預備心田成為好土,抵擋思慮、焦慮與不信。
  • 期待神話語的增長幅度:三十倍、六十倍、一百倍。

禱告內容與屬靈對應

奉耶穌基督的名禱告:心預備為好土;抵擋荊棘般思慮與焦慮;抵擋無法打開耳朵聽見的攔阻;不信離開;神的話成為好種子,三十倍、六十倍、一百倍增長,使生命不再一樣。

      1. 逐項對應心靈障礙(思慮、焦慮、不信)與屬靈增長目標。
      2. 以倍數語言設定屬靈期待值與衡量框架。

夢想的神學與現實攔阻

  • 異象與異夢屬聖經一貫啟示,未曾停止。
  • 引用:愛因斯坦曾說人因夢想而偉大。
  • 現實攔阻:財務狀況、婚姻狀況等。
  • 世界的敗壞掠奪生命應有的豐盛。
  • 耶穌的目的:使羊得生命,且得的更豐盛。
  • 抵擋豐盛的是魔鬼(偷竊、殺害、毀壞)。
  • 真正缺乏是夢想的缺乏,夢想只能由神賜予。
  • 沒有夢想,人不知道去哪裡,這是人生最悲哀的事。
  • 點名具體阻礙領域,利於代禱與行動對準。
  • 晏信中牧師提出夢想的神學脈絡:異象與異夢跨舊約與新約延續;以愛因斯坦語句支持夢想的重要性。現實攔阻如財務與婚姻使人失夢,而世界敗壞掠奪豐盛。耶穌來的目的是讓羊得生命並更豐盛;一切抵擋豐盛的是魔鬼的作為(偷竊、殺害、毀壞)。指出人類真正缺乏是夢想;沒有夢想的人失去方向,最為悲哀;而夢想只有神能賜。
  • 現實攔阻清單

財務的狀況、婚姻的狀況,被視為如同預言所言的現實攔阻,會奪走生命的豐盛與夢想能力。

  • 豐盛的對立面與屬靈辨識

凡抵擋豐盛的就是魔鬼,因為魔鬼在偷竊、殺害、毀壞。

  • 提供屬靈辨識準則,讓會眾能對齊耶穌的豐盛目的。

異象異夢

萊特兄弟的飛行夢

  • 晏信中牧師以飛機的歷史對比說明:一百年前沒有飛機,如今人們將飛行視作稀鬆平常(安全帶、音樂、商品)。講者自身頻繁飛行,展示夢想與創新如何把不可思議轉為日常,呼應前述關於夢想的神學與現實突破。
  • 日常飛行習慣的細節

上飛機後安全帶綁好、聽音樂、查看飛機上有什麼新的商品可以買,反映現代人對飛行的熟悉與常態化。

  • 以生活化細節強化抽象概念的可感性。
  • 將創新如何落地為生活習慣的具體證據。

宣教與交通演進的對比與影響

  • 先以情境對比:過去宣教士在沒有飛機的年代,長途海上旅行需三個月到半年的時間,且幾乎無法返家,形成生命與家庭的長久別離;並以具體案例(去年觀賞彭萌惠舞台劇)凸顯十幾歲離家的宣教士終身未見父母的辛酸。轉入現代的便捷:今日任何地方基本上一天可到,宣教飛行多為十五個鐘頭以內。此巨大差距引出關鍵問題「到底發生什麼事情?」答案指向萊特兄弟的航空開創,為後續技術與社會影響鋪陳。
  • 過去宣教士離家遠行的艱辛案例與情境

在沒有飛機的年代,宣教師必須離開本地本族富家,搭乘郵輪或船前往他方,旅程需三個月到半年的時間。抵達後基本上無法再回家。課中提及去年觀看彭萌惠舞台劇的角色,十幾歲離家後再也沒有見過父母親。

    • 指出交通不便造成的長期分離與生命代價。
    • 以舞台劇案例強化情感共鳴與歷史現實。
  • 現代飛行旅行對宣教的影響

今天欲前往任何一個地方宣教,多為十五個鐘頭的飛機旅程,基本上一天就可抵達世界任何地方。

  • 以具體時間數字呈現現代航空的效率。
  • 對比過去三個月到半年的海上旅程,凸顯技術躍進。

萊特兄弟的啟蒙、研究歷程與飛行突破

  • 課程以兩次童年禮物(五歲的陀螺、七歲的竹蜻蜓)引出對機械與飛行的想像,進而鋪陳二十多年的研究歷程。1901年首次依空氣力學飛行但短暫且易受風影響,造成墜落。為解決受風、缺動力問題,邏輯上加重機身似乎不合理,但他們認定必須有主動動能而非被動隨風,如同帆船,遂研發三軸操縱法與引擎整合。1903年12月17號,飛行者一號動力飛行成功,雖簡陋,卻奠定航空里程碑。當時社會信任不足,報紙不信,目擊者稀少,但其影響延伸至今,人人在其夢想成果中生活。
  • 童年啟蒙:陀螺與竹蜻蜓對機械與飛行的激發

五歲時父親送陀螺,注意到陀螺下方韌體撞地產生平衡力,使旋轉可維持;七歲聖誕節父親再送像竹蜻蜓的東西,手旋即飛上天,讓兄弟默立夢想:有一天創造能帶人飛上天的東西。

    • 從物理現象(陀螺穩定)與簡單飛行玩具(竹蜻蜓)建立對動態穩定與升力的直觀認知。
    • 夢想萌生並持續二十多年。

異象異夢

  • 1901年首次空氣力學飛行與失敗教訓

1901年第一架飛機依空氣的力學飛上天,但飛行非常短暫,遇大風即墜落。

    • 暴露依賴自然風與缺乏主動動力的脆弱性。
    • 引出「需要動力」與「操縱穩定性」的技術路線。

異象異夢

  • 三軸操縱法與1903年12月17號飛行者一號

為避免像帆船般被風吹走,兄弟決定加入動力並發明三軸操縱法,飛機具機身、引擎、推進器,雖非常簡陋,於1903年12月17號完成第一次飛行。飛行者一號至今仍在博物館。

    • 三軸操縱法提供橫滾、俯仰、偏航控制,結合引擎與推進器,實現可控動力飛行。
    • 社會初期不信與目擊少,卻成為歷史定論。

異象異夢

  • 晏信中牧師指出做夢的能力是從耶和華而來的。
  • 舊約中的但以理、約瑟,以及耶穌誕生前新約的約瑟在夢中遇見天使並領受信息。
  • 神的僕人透過異象與異夢領受力量,發出預言。
  • 現代科學家、新創家走在時代尖端,預設十年後會發生的世界樣貌,因而開始產生創造能力。
  • 鼓勵基督徒:今天最應該要夢想的人是基督徒。
  • 聖經中的夢例:但以理、約瑟、新約的約瑟

但以理、約瑟在舊約中以夢與異象遇見神,領受解夢與治理智慧;新約中耶穌誕生前,約瑟在夢中聽見天使對他說話。

    • 夢作為神向人啟示與差遣的渠道。
    • 夢帶出行動與預言。
  • 現代創新者的前瞻:預設十年後世界

科學家、新創家預設十年後會發生的世界樣貌,先行構思與創造。

    • 透過前瞻設計與願景形成創造動能。
    • 呼應信徒應培養夢想與前瞻視野。

技術遞嬗與思維更新:從電車到動能車、從Windows到iPhone

  • 開電車被認為是先進,但其實已很落後,因為有更新的動能車已經發生,且在臺灣就要賣了。
  • 從早期使用Windows要打很多code才能進到電腦,到現在只要手指滑即可。
  • 從當年用Nokia手機到今天拿著iPhone,沒有必要的認證與介面是無法進入系統的。
  • 這不過是十年發生的事情而已,顯示技術快速更新。
  • 講者以三個技術對比:車輛能源(電車→更新的動能車)、人機介面(Windows指令→觸控滑動)、手機生態(Nokia→iPhone受控介面),說明人容易受舊有思維羈絆,忽略短期內(十年)技術的劇烈變遷,因此需要更新思維以對準未來。

  • 車輛能源的更新:電車與更新的動能車

「開電車是一個蠻先進的事情其實已經很落後了」,因為「早就已經有更新的動能車,已經發生而且在臺灣就要賣了」。

    • 指出市場與技術即將變化,呼籲不要停留在舊觀念。
  • 人機介面與手機生態的轉換

過去在Windows要打很多code才能進電腦,現在只要手指滑就好;過去用Nokia手機,今天拿著iPhone,沒有必要的東西是無法進入系統的。

    • 強調介面與生態系安全與易用性的演進。
    • 以「不過是十年」突顯變革速度。

平凡人與門徒的現實:從生計到呼召的轉換

  • 彼得等漁夫整夜捕不到魚,網已晒好準備回家睡覺。
  • 耶穌請借船講道,漁夫視為計程車載客可能按時計費,可賺一點錢。
  • 耶穌在船上對著山谷講道,其道不只是知識與聰明,而是「自自充滿著能力」,使漁夫心裡震動。
  • 耶穌邀請「船開到水深之處」,漁夫以專業直覺原本可質疑「木匠憑什麼告訴我魚在哪裡」。
  • 因剛聽見有能力的道,門徒選擇相信,開到水深之處,下網,網拉上來破裂到一個程度,船幾乎要沉。
  • 此代表「接下來這一季的錢夠用啦」,現實生計得解決。
  • 門徒跟隨耶穌的動機起初膚淺:只是因為耶穌讓他們「撈到錢」。
  • 講者反思:很多人的信心也僅停留在十年前一次被神安慰或財務幫助的經驗,問「這十年,新的見證在哪裡?」
  • 門徒對夢想的回答若被問:只要能釣到魚,不需要夢想,因為有魚人生就夠了。
  • 耶穌說:「你來跟從我,我要叫你們得人」,門徒只懂得魚,聽不懂得人,但因「得魚」是生命關鍵字,便跟隨。
  • 門徒當時不知道自己將改變歷史、跨進歷史洪流改變世界。
  • 耶穌在船上講道與水深之處的漁獲奇蹟

彼得等人整夜捕不到魚,耶穌借船對著山谷講道;講道使漁夫心裡震動。耶穌說「開到水深之處」,漁夫下網後「網拉上來都破裂到一個程度,船幾乎要沉了」。

    • 從權威與信任建立到行動順服。
    • 以具體漁獲狀態呈現神蹟對生計的直接影響。
  • 得魚到得人:語義與呼召的落差

耶穌說「你來跟從我,我要叫你們得人」,門徒只懂「得魚」而不懂「得人」,但因「得魚」關乎生計而跟隨。

    • 顯示呼召常以人的現實語彙進入,之後才展開視野擴張。
    • 門徒並未一開始就意識到歷史使命。

人們對夢想的貧乏與隨機:生日願望的社會觀察

  • 每一年每個人都有生日,理應一年有預備,卻常在慶生時說「你們怎麼那麼早為我慶生啊?謝謝你們耶。我還沒預備好耶。」
  • 被請求講三個願望時,常說「蛤?太趕了,我來不及想我的願望是什麼?」
  • 被提醒已預備一年仍覺得太急,顯示缺乏長期夢想規劃。
  • 常見敷衍願望:先說「國泰民安」,被提醒太偉大後才說「身體健康」,第三個則以「祕密不能講」帶過。
  • 生日願望臨場反應案例

慶生時說「Surprise!生日快樂!」壽星回應「你們怎麼那麼早為我慶生啊?謝謝你們耶。我還沒預備好耶。」要求講三個願望,壽星說「蛤?太趕了,我來不及想我的願望是什麼?」進一步在提醒下,回覆「國泰民安」「身體健康」「祕密不能講」。

    • 呈現願望的空泛與不具體。
    • 突顯一年時間仍未形成清楚夢想或目標。

平凡與偉大願望的對比與信心的邀請

  • 晏信中牧師自述:過去不敢有改變世界的夢想,願望非常平凡,甚至一年只有三次願望機會也不敢講偉大。
  • 晏信中牧師勸勉:今天之後,每年生日願望要講得很偉大。
  • 晏信中牧師轉折:十二門徒原本是平凡漁夫,跟隨耶穌,看到耶穌一切作為都不平凡。
  • 晏信中牧師核心:信心與願望的尺度需要被擴張,從平凡轉向不平凡。
  • 生日願望的反思與提升

晏信中牧師表示過去從未想過改變世界,因自覺平凡不敢做夢,連一年只有三次的願望機會也說得很平凡,並呼籲聽眾之後每年生日願望要講得很偉大。

    • 確立問題:願望太小、太平凡。
    • 提出目標:之後每年生日願望要「很偉大」。
    • 連結信仰:門徒的平凡出身被耶穌的不平凡作為翻轉。

耶穌不平凡作為與醫治、釋放、供應的全備性

  • 晏信中牧師眾人是湧到耶穌面前,而不是湧到醫生面前。
  • 晏信中牧師耶穌按手禱告:一個一個好了;被鬼附的一個一個離開;連死人也被看見復活(語意指涉)。
  • 晏信中牧師各城各鄉等待耶穌來就湧上,因為他講道厲害,且裡面有生命的泉源不斷湧流。
  • 晏信中牧師結果:憂傷者破涕微笑;有需要者變得豐盛富足;被鬼附挾制者得到自由;認出耶穌並有信心走到他面前的人得豐盛。
  • 晏信中牧師結論:門徒活在連夢想都不敢做的夢中。
  • 耶穌事工的超自然全備性,強調人群轉向耶穌、按手醫治、釋放、復活,並由生命泉源供應人的情感與物質需要,建立後續「五餅二魚」與「風浪試煉」的信心背景。
  • 各城各鄉湧向耶穌的場景

晏信中牧師描述所有不能得醫治的疾病者、甚至門徒從未聽過的群體,全部湧到耶穌面前。耶穌為他們按手禱告,他們就一個一個好了;被鬼附的一個一個離開;也看見連死人恢復。憂傷者到耶穌面前破涕微笑,有需要者成為豐盛富足,被挾制者得自由。

    • 步驟:湧向耶穌→按手禱告→個別醫治與釋放。
    • 效果:情緒、物質、屬靈綑綁全方位改變。
    • 意義:建立門徒的超自然認知,為之後信心考驗鋪路。

五餅二魚:供應、倍增、慷慨與信心的學習

  • 背景:耶穌名聲如日中天,上萬人來聽他講道。
  • 命令:耶穌說「來吧我們來餵飽五千人」,五千人指男人,未計女人與小孩,總數上萬。
  • 門徒反應:第一反應是不可能、不行;做門徒常說「不行啦」「不能啦」。
  • 小男孩的單純:拿出五個餅兩條魚(比喻為五個漢堡加兩個薯條,即五個漢堡與兩個French Fries),交在耶穌手中。
  • 耶穌動作:向天感謝,因一切供應來自天父;之後撥給十二個門徒分送。
  • 分送機制(具體化想像):十二人分到約半個漢堡,面對十人一排就坐;第一個分很小塊、第二個分時發現手上又漲回來、多一小塊肉、第三個可上下麵包加一小塊肉,之後四分之一、半個、三分之二,手上又回來一個漢堡,信心持續增長。
  • 五餅二魚是「物質」,物質在multiply,不斷的倍增、倍增、倍增、倍增。
  • 結論教訓:十二個門徒學到在耶穌手中產生倍增的能力,絕非人的手有能力。
  • 結果:餵飽五千人之後還剩下十二籃子。
  • 假想畫面:門徒把十二籃子讓小男孩帶回家,母親驚訝「我只給了你五個餅兩條魚,你給我十二個籃子是什麼意思啊?」強調單純相信帶來超乎所求所想,連倍數都不曉得怎麼算。
  • 事件流程:耶穌提出餵飽五千人(男人)命令→門徒表達不可能→小男孩交出五個餅兩條魚(比喻五個漢堡兩個Fries)→耶穌向天感謝→交給十二門徒分送→在分配行動中物質顯現倍增、門徒信心循序擴張→最終餵飽且剩下十二籃子。課題:門徒要學的不是籌措資源,而是認識供應源於天父,在耶穌手中物質倍增;門徒的角色是順服分送、在行動中經歷信心增長。
  • 分配細節的信心增長軌跡

晏信中牧師具體描述門徒分配的心理與物質變化:初始每人約半個漢堡,面對十人一排,第一個分很小塊麵包以免不夠;第二個時發現手上又漲回來,多給一小塊肉;第三個可上下麵包加一小塊肉;之後可給四分之一、半個、三分之二的漢堡,手上又回來一個漢堡。信心隨供應回流而逐步增長。

    • 以小量開始→觀察供應回補→擴大分量→形成慷慨給出的能力。
    • 認知轉換:不是因為人有,而是因為神有。
  • 十二籃子與小男孩的家庭反應(想像場景)

晏信中牧師幻想門徒讓小男孩把十二籃子帶回家。母親驚呼:「我只給了你五個餅兩條魚,你給我十二個籃子是什麼意思啊?」以此凸顯單純相信能得著超乎所求所想。

    • 以具體生活場景強化倍增見證的可感性。
    • 回應主題:單純信心帶來超越計算的結果。

風浪中的試煉:學到什麼功課?

  • 流程:門徒上船渡對岸;耶穌上山禱告,未同去;耶穌禱告後走在水面上,聖經說準備走過他們。
  • 目的:耶穌要看看他們剛剛學的功課有沒有學會。
  • 門徒狀態:風浪大、搖槳辛苦、害怕,看到黑影以為是鬼魔。耶穌回應:「是我」。
  • 彼得行動:確認「夫子是你嗎」,要求走到耶穌那裡;十二分之一的門徒願意跨出舒適圈,踩在物質界不可能之事。
  • 彼得的學習聯結:他曾在手中經歷物質不斷分出去,因此想跨出。
  • 結果:才走了幾步就沉;耶穌抓起來說「你們這些小信的人啊」。
  • 結論:門徒缺乏的不是知識、不是精力,而是信心;他們經歷了很多不平凡的事卻沒有學到「信心」的功課。
  • 馬可福音評註:他們不明白那分餅的事,風浪停息時仍訝異,顯示沒學到功課。
  • 五餅二魚事件應建立物質界可被神改變與增長的信心,理當推論耶穌能超越風和浪。耶穌走水面意在測試學習成果。彼得屬於十二分之一願意跨越者,卻因信心不足而下沉,被耶穌評為「小信」。此段教導核心:信心是下一階段挑戰的關鍵先修課,而非知識或過去見證的累積。
  • 「準備走過他們」的試驗意義

晏信中牧師指出聖經描述耶穌準備走過他們,意在觀測門徒是否學會剛剛的功課。這是信心的測試機制。

    • 設定情境→觀察反應→診斷學習成果。
  • 彼得的十二分之一跨越

晏信中牧師強調十二分之一的門徒會做出不同動作,跨出舒適圈,試圖踩在水面上(物質界認為不可能)。

彼得的動機與五餅二魚的物質倍增經驗有關。

    • 學習遷移:從分餅的物質增長推論到水面行走的自然超越。
    • 失敗分析:步行幾步後下沉,暴露信心不足。

學習的連續性與根基課:從X到微積分的比喻

  • 比喻:國一學X未知數,若X沒學好進入Y與Z會很痛苦。
  • 連鎖:XYZ若沒學好,三角函數到微積分的根基會崩。
  • 教育觀:孩子問為何念那麼多書,答案不是為了考試,是為了人生面對困境與難處。
  • 應用:門徒因未學好「分餅的事」的信心功課,被稱為「小信的人」。
  • 此段以數學的漸進性來比擬信心學習的連續性,表明每一課都是下一課的根基。忽視或撇掉將導致在更大困境面前停滯。將教育價值與屬靈操練連結,強化學習與生命挑戰之間的關係。
  • XYZ到微積分的學習鏈

晏信中牧師闡述:X未知數→Y→Z→三角函數→微積分。若某一環未學好,後續學習將陷入困境。

    • 建立先修課觀念。
    • 將「分餅之事」視為信心的先修。

異象異夢

聖靈的洗與時代分界:方言、內住與復活大能

使徒行傳第一章第四節到第五節:不要離開耶路撒冷,要等候父所應許的;約翰用水施洗,但不多幾日你們要受聖靈的洗。

  • 要點
    • 區分:水洗是承認過犯、求赦免;聖靈的洗是帶著復活的大能。
    • 事件:五旬節一百二十個門徒禁食禱告,聖靈澆灌。
    • 時代分野:歷史分成兩部分:一是聖靈澆灌的世代,二是聖靈只能造訪的世代。
    • 聖靈本質:聖靈是三位一體的神自己的本體。
    • 舊約限制:因人有罪,聖潔的神無法住在骯髒的人身上;即使大衛王、所羅門王、約書亞、摩西也只能被膏抹後離開。
    • 新約改變:聖靈內住人成為分界。
    • 釐清誤解:很多人以為分界點在能醫病趕鬼;講者指出跟耶穌時期也可以醫病趕鬼,故分界不只是能力,而是聖靈澆灌與方言等特徵。
    • 彼得講道:受充滿後講人生第一篇道,引用第二章第十七節:「神說,在末後的日子,我要將我的靈澆灌凡有血氣的。」
  • 耶穌臨別囑託:留在耶路撒冷等候聖靈的洗,這與約翰的悔改水洗不同,聖靈的洗攜帶復活大能。五旬節有一百二十個門徒禁食禱告,聖靈澆灌導致歷史分界:由「只能造訪」到「能內住」。講者特別糾偏:醫病趕鬼在跟隨耶穌時期已可行,故分界重點在聖靈澆灌、方言與內住。彼得隨後講道,引用應許,指出聖靈澆灌的普遍性(凡有血氣的)。
  • 使徒行傳第一章第四節到第五節

耶穌和他們聚集的時候主徒他們說不要離開耶路撒冷要等候父所應許的就是你們聽見我說過的約翰是用水施洗但不多幾日你們要受聖靈的洗。

    • 文本基礎:確立等待聖靈的命令與時間預告(不多幾日)。
    • 神學區分:水洗與聖靈的洗的不同目的與能力。
  • 五旬節的一百二十個門徒禁食禱告與澆灌

晏信中牧師指出五旬節時一百二十個門徒禁食禱告,聖靈澆灌臨到,方言出現,開啟新時代。

    • 行動:禁食禱告→結果:聖靈澆灌→現象:方言。
    • 時代分野:由造訪到內住。
  • 彼得的第一篇道與末後的日子應許

晏信中牧師說彼得受充滿後講人生第一篇道,引用第二章第十七節:「神說,在末後的日子,我要將我的靈澆灌凡有血氣的。」

    • 新時代宣告:聖靈澆灌的普及性。
    • 回應:教會進入聖靈運行的世代。

異象異夢

異象異夢

約珥書預言與彼得宣告的對照

  • 引用來源:彼得所引用的經文來自於五百到九百年前的先知約珥的預言(約珥書第二章第28節)。

  • 經文對應:原文為「以後我要將我的靈澆灌凡有血氣的。你們的兒女要說預言,你們的老年人要做異象,少年人要見異象。」課堂誦讀版本與彼得宣告中的次序略有差異,但主旨一致。
  • 時間性差異:約珥說的是「以後」,彼得宣告的是「現在」,表示預言的成就進入現實時間。
  • 聖靈澆灌目的:不僅是前面的倒下(外在現象),而是恢復每一個世代的清楚方向、盼望與可奔跑性。
  • 世代涵蓋:兒女(預言)、少年人(見異象/異象)、老年人(做異夢/異象),目標是每一個世代都被賦予方向與盼望。
  • 結論:彼得的提醒是不要只在醫治與釋放中看見神的大能,更要抓住神所恢復的「清楚可奔跑的方向」。
  • 講者特別提示「夢串流」並非新鮮事,舊約已多有因夢與解夢而在王身邊成為重要人物的例證,將現象置於歷史連續性中。

  • 約珥預言的經文誦讀與彼得宣告的引用對照

約珥書2:28以後我要將我的靈澆灌凡有血氣的。你們的兒女要說預言,你們的老年人要做異象,少年人要見異象。

使徒行傳2:27 神說:在末後的日子,我要將我的靈澆灌凡有血氣的。你們的兒女要說預言;你們的少年人要見異象;老年人要做異夢。

  • 晏信中牧師強調:約珥說的是「以後」,彼得宣告的是「現在」。彼得講的不是他自己,而是引用舊約約珥的預言,並宣告在他所處的時代已經開始成就。
    • 指出文本來源與時間性對比。
    • 強調彼得的宣告轉化為現時的應用。
    • 連結聖靈澆灌的目的不只在現象,更在方向與使命。
  • 教會現場實踐背景:禱告降臨的特會

晏信中牧師說明:「我們今天早上才剛剛辦完了禱告降臨的特會。」用以說明預言、異象、夢的現象並非陌生,且在教會現場有具體的屬靈活動作為承載。

    • 提供現場的時序與活動背景,連結經文與教會生活。
    • 顯示預言與異象在當代教會中的常見與實務性。

異象與異夢的區分與功能

  • 要點
    • 講者選擇不細分『異象』與『異象』的技術差異,但給出簡單解釋以方便應用。
    • 少年人:需要清楚方向,異象就是清楚目標,且目標來自神。
    • 老年人:通常不再想做夢,因人生在後半期;但神要恢復老年人做異夢的能力與盼望。
    • 夢的特質:在夢中可穿牆、跳躍、在水裡面遊、在水裡呼吸、在天上飛,這些都超過世界的限制。
    • 共同指向:異象與異夢都是非常指向性的,帶來盼望,並使老年人與少年人都能夠奔跑。
    • 超越限制:與年紀無關、與體力無關,關鍵是有能夠奔跑的方向。
    • 聖靈澆灌目的:恢復每一個世代的方向與盼望,而非僅停留在前面的倒下。
  • 講解
    • 講者說明少年人處於缺乏方向的年齡階段,因此需要『異象』作為清楚的、由神而來的目標。老年人則往往不再期待夢想,因為人生已在後半期,但聖靈的澆灌使老年人重新『做異夢』,恢復超越現實限制的想像與可能。透過描述夢中能穿牆、跳躍、在水裡面遊、在水裡呼吸、在天上飛等超越限制的經驗,講者強調夢與異象的本質皆為指向性的啟示,帶來盼望並使各世代都能奔跑。這種奔跑不受年紀與體力所限,而是取決於是否擁有清楚可奔跑的方向。
  • 夢的超越性特徵舉例

晏信中牧師描述夢境特徵:在夢裡面你可以穿牆、可以跳躍、可以在水裡面遊、竟然還可以在水裡呼吸、可以在天上飛。強調所有在夢裡面的事物都超過這個世界的限制。

    • 以具體圖像說明夢的本質是超越限制。
    • 將『做異夢』與恢復盼望與可能性連結。

屬靈焦點轉移:不僅醫治與釋放,更是清楚可奔跑的方向

  • 要點
    • 焦點:從『神蹟現象』轉向『方向與使命』。
    • 目的論:神要你得醫治與被釋放,是為了可以勇敢的去奔跑。
    • 世代合一的方向:每一個世代都要產生方向與盼望。
  • 講解
    • 講者引用彼得的經歷與約珥的預言,闡述聖靈澆灌不只是帶來外顯的超自然現象(如醫治、釋放),更要恢復教會群體的共同方向。此方向是可奔跑、可實踐的,使得得醫治與被釋放的人能夠走入使命,而非停留在經驗本身。
  • 講者的軍旅親身經歷作為方向與操練的例證

晏信中牧師分享:「我還記得我當兵的時候,那已經是三十幾年前的事情了。我那時候被已經掛班長,但是呢,我所有快速的我都可以,但是隻有那種長跑要跑五千公尺的,我沒辦法。我不是沒辦法跑,我是沒辦法跟部隊在二十一分鐘裡面跑完五千公尺,但是當我掛著執行帶的時候,我如果不帶著他們跑,那就完蛋了。所以我決定一件事情,大家在休息的時候,我把千塊買來,一隻腳五公斤,兩隻腳總共十公斤,在大家休息的時候,我用力的跑五千,是帶著十公斤的。」

    • 時間標記:『三十幾年前』,對應講者服役年代。
    • 角色與責任:已掛班長、掛著執行帶,必須帶隊完成任務。
    • 目標與差距:部隊要求在『二十一分鐘』跑完『五千公尺』,自身無法達標。
    • 解決方案:休息時加重訓練,一隻腳『五公斤』、雙腳『十公斤』,帶重跑『五千』。
    • 隱喻應用:為達成方向與使命進行操練與突破限制,呼應屬靈上『可奔跑的方向』的實踐。

夢串流與舊約中的解夢傳統

  • 要點
    • 夢串流不新鮮:雖然很多人覺得奇怪,但舊約已有大量的夢與解夢事例。
    • 角色影響:因著夢、解夢,他們成為王旁邊非常重要的人。
    • 歷史連續性:以舊約為背景,強化預言、異象、夢在信仰傳統中的合法性與重要性。
  • 講解
    • 講者以『夢串流』為切入,說明當代對夢的屬靈經驗並非突兀現象,而是延續舊約的解夢傳統。藉由指出解夢者在王的身邊成為重要人物,強化夢與解夢作為神啟示管道的社會與政治影響力。
  • 舊約中的解夢影響力一般性描述

晏信中牧師概述:『舊約裡面就發生了這麼多的,因著夢、解夢,他們成為了王旁邊非常重要的人。』未具名列舉,但指出影響力與地位的提升。

    • 連結當代的『夢串流』與舊約歷史。
    • 凸顯夢與解夢在神計劃中的實用性與制度性影響。

清楚目標與異象的重要性

沒有異象,民就放肆;唯遵守律法的,便為有福(箴言書第29章第18節)

  • 要點
    • 異象使人看得更高、更遠,命定走得更深,心胸更深,影響核心價值
    • 擁有異象與異夢的人較有道德勇氣,能對試探說不,不向世俗壓力妥協,面對挑戰與困難並解決
    • 眼光應從現在移到未來,將大山小山視為過程,而非目標
    • 禱告求洞察力與先知性,看見未來再回推現在,現在的攔阻不再是攔阻
    • 聖靈的洗使人領受清楚從神而來的目標與異象
  • 講解
    • 課堂從「沒有異象」的狀態切入,描述人若以眼前的直覺、感受、慾望運行,生命自然渙散,不知為何而做、為誰而戰,進而隨波逐流與放肆。引用箴言書第29章第18節作為聖經根據,指出異象帶來方向與約束。講者強調異象與異夢讓人能面對挑戰、拒絕試探、抵抗世俗壓力,並在工作與學習上有熱情、活力、積極。強調「先知性」是看見未來並回推現在,使眼前的攔阻成為過程而非目的。
  • 大山小山與芥菜種的信心的比喻

講者說:「我都覺得大山小山是我的目標因為它擋在前面我無法前進,所以我永遠都告訴別人說我沒有辦法前進的原因是因為有大山跟小山,但是當你有清楚的目標的時候你知道大山小山只不過叫做過程,你要帶著藉財種的信心就可以移山了。」將障礙由目標轉化為過程,提出以芥菜種的信心移山。

    • 識別錯誤心態:把障礙當目標導致停滯
    • 校正視角:清楚目標使障礙成為過程
    • 行動信心:以芥菜種信心移山,持續前進

負重訓練與帶領他人的案例(軍旅經驗)

  • 要點
    • 講者自述為「機械化師」期間每日跑不過,被連長、班長踢打並拖在地上
    • 休假在「金門大橋」跨水溝,一整天、不用吃飯,等同沒有休假
    • 開始在腳上負重訓練,目標是當「掛執行帶」時能向著標竿直跑並帶領他人
    • 不到一個月拿掉重量後,帶著一百二十個人、一個連隊,在21分鐘裡面跑進去(並提到二十五分鐘、21分鐘的時間表述)
    • 把所有在後面落隊、跌倒的人全部扛在身上扛進21分鐘裡面
  • 講解
    • 此段以高度具體的數字與情境展現「目標導向」的力量。講者在高壓環境中受挫與體罰,決定以負重增強能力,為的是未來掛執行帶時能帶頭向標竿直跑。不到一個月移除重量後,即能在21分鐘內帶領一個連隊(120人)完成跑步,且背負落隊者同時達成時間門檻。此強調:清楚目標→願意負重→能力提升→領導與代人前行。
  • 金門大橋休假與訓練情境

「我的休假就是在金門大橋,就是跨那個水溝有沒有。一整天,不用吃飯,就是在金門大橋。所以我沒有休假。」描述為了訓練與補強,將休假時間投入於金門大橋跨溝練習,一整天不吃飯,體現極端投入。

    • 界定投入程度:休假全投入訓練
    • 環境艱困:金門大橋跨水溝、一整天不吃飯
    • 目標驅動:為日後帶隊與不成為累贅
  • 負重至移重與帶隊跑進21分鐘

「而不到一個月的時間,我拿掉這個重量之後,我是帶著一百二十個人,一個連隊,在二十五分鐘,21分鐘裡面跑進去。而且所有在後面落隊的、跌倒的我全部扛在我的身上把他們扛進21分鐘裡面。」

    • 訓練週期:不到一個月
    • 人數與編制:一百二十個人、一個連隊
    • 成績:二十五分鐘、21分鐘裡面跑進去(以21分鐘為明確門檻)
    • 行動:扛起所有落隊、跌倒的人,一同進入21分鐘

保羅持守異象的榜樣

  • 要點
    • 保羅的生命、使命、異象緊密連結、無法分割
    • 面對監獄與鎖鏈不退縮,反而朝向其前行
    • 不怕船難與任何攻擊,勇敢面對挑戰
    • 不以既有教會建成為滿足,心為未認識福音的萬民負擔
  • 講解
    • 講者以保羅的事例建立「異象驅動」的價值模型:使命不被短期成果(建立安提亞、哥林多)所滿足,因異象牽引對未得之民的負擔,選擇迎向風險與苦難。此行徑被描述為超越一般人迴避風險的判斷,是異象使人具備跨越苦難的勇氣。
  • 迎向監獄與鎖鏈

「雖然保羅知道前面有監獄、鎖鏈等著他,但是他仍然執意要朝著監獄跟鎖鏈走過去。他不怕船難,他不怕任何的攻擊。他勇敢地去面對所有的挑戰。」

    • 明知風險仍前行:以異象為導向
    • 逆常態反應:一般人逃避,他選擇面對
    • 行動結論:異象帶來勇氣與持守

快速變動時代的世代焦慮與結構性敵對

  • 要點
    • 每十年是一個極大的躍進,快速變動使人不知所措
    • 孩子被稱為焦慮的世代,不知道他們可以做什麼
    • 父母過去的方法現在沒有用,若沒有異象就無法帶領
    • 將發生整個世代、企業、所有人類組織的極大結構,接下來發生敵對,敵對將要殺死對方
    • 人類的浩劫正在興起,問題超越代溝,大家沒有方向而彼此成為敵人
  • 講解
    • 講者以宏觀社會觀察提出警醒:技術與社會加速度導致認同危機與代間斷裂,形成焦慮世代。缺乏異象使個人與組織失去方向,預示系統性結構轉變後的敵對與暴力升高,帶來人類浩劫的風險。呼籲以異象與異夢重建方向,以免把彼此當成敵人。
  • 叛逆期年齡提前與成人的終年叛逆

「我們都還講說十三歲才是叛逆期,沒有,現在十歲、十一歲就開始了。」並質問成人:「四十歲、五十歲的你是不是正在終年的叛逆期…甚至想要把你的家庭…毀掉。」指出在家庭爭執中為了某些東西可以結束一切、躲起來,因為家庭沒有方向。

    • 數據點:叛逆期從十三歲觀念提前至十歲、十一歲
    • 成人自省:終年叛逆的可能
    • 核心因:家庭失去方向導致解構傾向

家庭中的異象與異夢恢復

  • 要點
    • 聖靈的澆灌要進到家裡面
    • 家庭需要異象與異夢的恢復
    • 用盡生命保護妻子、孩子、丈夫
    • 在能連結的時候給孩子清楚的異象,否則孩子聽世界與魔鬼的聲音而失連
  • 講解
    • 講者以迫切口吻呼籲:家庭是首要戰場與保護對象。異象與異夢不只在個人,更要在家庭中建立,透過及時的連結與目標傳遞,避免孩子被外界聲音奪走心靈與關係。
  • 嬰幼期付出與日後關係斷裂的警示

父母為孩子更換所有尿布與排泄物、深愛孩子,但若未在能連結時給清楚異象,孩子長大後聽見世界與魔鬼所說的東西,便不再認得、無法與父母關係連結。

    • 投入不等於方向:付出若缺異象仍可能失連
    • 窗口期重要:在可連結時給予清楚異象
    • 外界干擾:世界與魔鬼聲音奪走連結

約瑟的夢、受逼迫與信心的旅程

  • 要點
    • 約瑟年輕時能描述夢但解讀受限,偏自我中心
    • 被丟坑、入監仍持守夢與敬虔,成為整全的人(integrity)
    • 抵擋波提乏太太誘惑,卻入冤獄,仍在監獄把事做到最好
    • 典獄長把管理監獄的事交給犯人,顯示神同在可翻轉身份限制
    • 善長與酒證因解夢得知未來,但忘記約瑟;神不忘記約瑟
    • 神使法老做夢,約瑟被帶到皇宮,最終夢成就,哥哥下拜
    • 約瑟能饒恕,因看見神的保護與供應使列國與萬民得祝福
    • 反對成功神學速成敘事,強調代價與挑戰
  • 這段以約瑟一生為異象與信心的範例:從不成熟的夢解讀到在苦難中淬鍊整全品格;在不公平的逼迫中仍持守敬虔;在監獄中卓越服事,以致身份逆轉。最終藉神的安排(法老之夢)進入命定。夢的完成不僅是個人榮耀,而是為眾人預備糧、祝福列國。此為從自我中心到他者中心的異象成熟過程。
  • 少年約瑟的夢與誇耀

「他走出去告訴他的哥哥們,有一天我在夢裡面看到你們全部要跟我下拜…在他那個年紀裡面,他只能解讀的是,嘿,我很厲害,你們需要跟我下拜。」顯示年少的夢解讀偏向自我。

    • 辨識早期偏差:夢的自我中心解讀
    • 建立對照:後期夢的他者中心意義
  • 抵擋誘惑與冤獄

「難道波提乏的太太…他抵擋了…他做了一個超級公義的事情…結果他竟然下監牢。」以公義行動換來冤獄,仍需持守異象與信仰。

    • 行義未必立刻得好報
    • 苦難中的持守:異象給予耐心與方向
  • 犯人管理監獄的反常現象

「從來沒有聽過一件事情是典獄長會把管理監獄的事交給一個犯人…因為神與他同在,就可以帶來完全不一樣的改變。」

    • 神同在→身份限制被翻轉
    • 卓越服事→信任建立
  • 法老做夢與約瑟升遷

「神就會讓發生什麼事情,讓法老做夢…需要有人來解夢,而約瑟就從監獄裡面被帶到了皇宮。」人的遺忘與神的記念形成張力。

    • 時間差:善長、酒證忘記,神預備時機
    • 關鍵事件:法老之夢成為門徑
  • 夢的真正涵義:饒恕與祝福列國

「他的哥哥們全部跟他下拜…他為什麼可以饒恕…因著神保護他,並且把糧存在埃及…爸爸…埃及帝…列國跟萬民。」

    • 異象成熟:從自我榮耀到眾人祝福
    • 饒恕的根基:看見神的更大計畫

先知性與信心的關係

  • 要點
    • 先知性:看見未來、回推現在
    • 信心使所盼望的事成為實底,使未見之事成為確據
    • 沒有信心,夢想只停留在夢
  • 講者串聯異象、先知性與信心三者:先知性提供遠景與逆算路徑,信心提供實化與持守的力量。以約瑟為例,信心使他在冤獄與遺忘中仍持守與行動,最終夢成就。
  • 成功神學的警惕與信心的真義

「我們都很喜歡…約瑟的故事…你一天可以在監獄裡面,你第二天就進到皇宮…我們都用成功神學的方式去吸引別人…讓我告訴你真正跟隨神的人是需要付上代價跟面對挑戰的。」

    • 否定速成心態
    • 重申信心與代價的必要性

聖靈的工作:醫治、釋放、方向與力量更新

  • 要點
    • 聖靈帶來醫治與釋放
    • 聖靈賜清楚方向,使奔跑不厭倦、手不下垂
    • 力量更新如鷹返老還童
    • 神的話不落空
  • 講者以勉勵語態呼召接受聖靈的工作,從身心靈恢復到目標與能力的更新,確保在奔跑過程中的持續力與定向。
  1.  

亞伯拉罕的信心操練:數星為異象

  • 要點
    • 名字變更脈絡:本來叫亞伯蘭,後成為亞伯拉罕
    • 神的指令:向天觀看,數算重心(眾星)能數得過來嗎?
    • 信心軟弱時的操練:每天抬頭看,反覆數算:一二三四五六一百兩百三百四百五百…剛剛算到多少?有沒有算過這一邊?再重來
  • 講者以具體行動法教導信心維持:當信心軟弱時以「數星」的具象化行動重申神的應許與異象。藉反覆數算形成心志記號,讓抽象應許轉為具體練習。
  • 數星口述操練

「他每天抬頭起來看著他就說一二三四五六一百兩百三百四百五百我剛剛算到多少?我剛剛有算過這一邊嗎?再重來再重來一遍。」透過口述數字與自我提醒強化記憶與信心。

    • 行為化信心:視覺與語言雙重刺激
    • 反覆性加固:以重數對抗軟弱

仰望星空與應許之地的信心理解(亞伯拉罕的例證)

  • 要點
    • 重複數星「一、二、三」象徵對應許的持續對焦與進入
    • 應許之地的定義:在信心中對神話語的回應當下即進入,而非等可見結果出現
    • 亞伯拉罕尚未有孩子時,藉信心看見幾千年的歷史延展與後裔繁多
    • 以撒與以斯瑪利的分支引出今日伊斯蘭、猶太教、天主教、基督教共同尊稱亞伯拉罕為父
    • 亞伯拉罕不僅是信心之父,也是列國之父
  • 「再重來一遍一二三四,二十三十五十」,建立數算與專注的氛圍。隨後晏信中牧師提出問題:亞伯蘭是從北極星或獵戶座開始數?並追問「什麼是應許之地?是他兒子出生才成為應許之地?還是他每一次在那個星空之下,他數的一、二、三,就在應許之地?」藉此引導學生理解:信心的實踐在當下的數算與仰望中即是進入應許,不需等待肉眼可見的成就。晏信中牧師形容亞伯蘭每日迫不及待等夜晚,只為「再一次算一下到底有多少的星」,即便「現在一個都沒有」。接著敘述在星空下連續數算直至「他的鐵殼孩子生出來」(語意指第一個孩子誕生),並從以撒與以斯瑪利延展至今日的宗教傳承脈絡,說明各教傳統稱亞伯拉罕為父,凸顯其「獵國之父」與「信心之父」的雙重身分。核心結論:在未生出一個孩子之前,因著數算星空,他看見幾千年的歷史後果——後裔數不清、眾人稱他為父。
  • 亞伯蘭在星空下數星的行動與心理狀態

晏信中牧師描述亞伯蘭可能「每天白天她都說什麼時候晚上?因為我要算一下我的後裔到底有多少」,強調他相信「神說了就必定會發生」,即便「現在一個都沒有」,他仍在夜晚「看著整個整片星空的夜晚,他再次的數,再數」。此行動持續到「他的鐵殼孩子生出來」,展現信心的耐心與行動持續。

    • 指出信心的具體行動是持續數算與仰望,非被動等待
    • 心理動機:渴望確認未來的子嗣數量,因信神的話必定發生
    • 即使當下零可見結果(「現在一個都沒有」),仍不斷實踐
  • 宗教傳承的歷史視野範例

晏信中牧師從「以撒跟以實馬利」延伸到「今天的伊斯蘭,跟所有的猶太教,後來的天主教,基督教,每一個都稱亞伯拉罕為他們的父」,以此佐證「列國之父」的外延與歷史影響。

    • 示例表明信心的結果跨越族群與宗教,構成列國視野
    • 強調稱為父的共同語言反映出信心果效的廣度

異象與異夢的恢復、校準與奔跑

  • 要點
    • 祈求聖靈教灌,回到起初的異象與意夢
    • 拒絕宗教形式主義,追求真實信仰連結與命定
    • 奔跑有定向、鬥拳要正重,行動具體有效
    • 異象異夢恢復是當晚的首要工作,先於信心的實踐
    • 明確呼召:個人進入異象異夢,並帶更多人進入
  • 晏信中牧師呼召會眾向神說:「神啊,聖靈你教慣我,使我回到你起初給我的異象跟意夢。」指出人生須有真實連結、命定與看見,以至於奔跑有定向。並強調「鬥拳不是在打空氣的,每一拳都要正重」,旨在行動的精準與果效。晏信中牧師與晏信中牧師呼應:「沒有一個人是拿對的。今天我要把每一個人都拉進隊伍的裡面。我們都要21分鐘裡面跑進神給我們的異想異象裡面。」接著晏信中牧師再強化:「沒有人是拿對的。今天我要確保每一個人都被拉進來。你們要進到異想跟異象的裡面。然後接下來你們要帶更多人進到異想異象的裡面。」指出負重為他人、為神國全面彰顯的目的。
  • 21分鐘集體進入異象異夢的行動指標

晏信中牧師宣告:「我們都要21分鐘裡面跑進神給我們的異想異象裡面。」晏信中牧師補充確保每一個人被拉進來並帶更多人進入,形成群體性的目標與時間框架。

    • 設定具體時間目標「21分鐘」形成專注窗口
    • 群體行動與彼此扶助,提升進入異象異夢的可達性

異象異夢

聖靈的內住、澆灌與泉源隱喻

  • 要點
    • 聖靈的兩重工作:內住從上澆灌
    • 泉源隱喻:置身泉源之下可使破碎器皿仍滿溢
    • 離開泉源將因裂縫漏乾,需常在泉源之下
    • 聖靈以說不出的嘆息代求,面對人的軟弱與罪
    • 在「最大之日」開口求喝泉源,啟動無限量澆灌,使福被滿溢
  • 晏信中牧師教導會眾禱告:「聖靈啊,充滿我,聖靈居住在我的裡面,聖靈澆灌我,如同馬可樓上面。」並指出渴慕的焦點不是「方言」,而是「異想異象的恢復」。進一步揭示聖靈在我們裡面用「說不出的嘆息」為我們禱告,原因在於我們常冒犯、得罪祂,觀看不該看的東西,使祂在我們裡面被迫看到那些骯髒。聖靈祈求父赦免,讓我們脫離黑暗,重新被聖靈充滿。以器皿與泉源的隱喻解釋:離開泉源裂縫會讓水漏乾;唯有常在泉源之下,無論裂痕大小皆能「福、悲、滿、義」。此外,晏信中牧師強調聖靈不只從裡面、也「從上面澆灌」,在「最大之日」要開口說「我要喝你的泉源」,讓泉源「無限量」澆灌,使「福被滿溢出來」。
  • 馬可樓的經驗作為聖靈澆灌的參照

晏信中牧師祈求:「如同馬可樓上面」,指涉五旬節聖靈降臨的群體經歷,作為今日渴慕聖靈澆灌的模型。

    • 以歷史救恩事件作為當代靈性操練的範本
    • 連結群體同心等候與聖靈充滿的期待
  • 器皿與泉源的隱喻詳解

晏信中牧師:「我們只要一離開這聖靈的泉源,我們的裂縫就會讓水漏乾。唯有把自己放在泉源下面,不論我們的裂痕有多大,我們永遠是福、悲、滿、義。」並補充聖靈「你不只是從裡面,你從上面澆灌」,以雙向補給確保「有夠用的泉源的水,不斷的在我們的裡面」。

    • 指出人性的破碎不阻礙滿溢,前提是持續在泉源之下
    • 強調不斷、夠用、無限量的供應是關鍵
  • 「最大之日」的飲泉宣告

晏信中牧師:「你說在那個最大之日,我們要來喝你的泉源。在那最大之日,至於我們要開口說我要喝你的泉源。」以此呼召眾人主動宣告飲泉,啟動聖靈居住與澆灌。

    • 以具體日子的禮儀語彙強化行動與信心宣告
    • 結合口舌的宣認與靈裡的啟動

靈魂體的次序與獎賞觀

  • 要點
    • 靈代理魂、體,回到天父夢想與祝福
    • 目標是進入獎賞,不僅在門外
    • 天國降臨地上,非僅僅得救入天堂
  • 晏信中牧師祈求生命次序被調整:「讓我的靈能夠代理我的魂代理我的體回到天父的夢想的裡面。」並指出「不要只是在門外而好像他進了天堂,卻沒有把天國帶到這個地上」,從而將屬天旨意落地為行動目的。
  • 門外與獎賞的對比

晏信中牧師用「門外」異象對比「進入獎賞」,提醒信徒不要停留在最低限度的得救狀態,而要承擔天國降臨的使命。

    • 鼓勵追求更深的使命與果效
    • 將救恩推向國度實踐
  •  

耶穌為最大異象與信心創始成終者的仰望

希伯來書第十二章第二節核心:仰望為我們信心創始成終的耶穌

  • 要點
    • 耶穌因前面的喜樂輕看羞辱、忍受十字架、坐在神右邊
    • 耶穌先見得勝位置,使祂能忍耐受苦
    • 耶穌是最大的異象與目標
  • 晏信中牧師誦讀並闡釋:「仰望為我們信心創始,沉重的耶穌…祂因那擺在前面的喜樂就輕看羞辱,忍受了十字架的苦難,便坐在神寶座的右邊。」指出耶穌在降世前已看見坐在父右邊的得勝,從而使祂輕看一切羞辱。結論:今天我們需要仰望這位為我們信心創始、沉重的耶穌。
  • 耶穌得勝位置的先見作為受苦能力的來源

晏信中牧師:「祂在來到地上前,祂已經看見祂將要坐在父的右邊。那是一個極大的得勝,所以祂輕看一切的羞辱。」

    • 以終局視角作為中途忍耐的力量
    • 將異象與信心連結為承受使命之基礎

結論

  • 要點
    • 明日主題:怎樣仰望信心創始成終的耶穌
    • 自我檢視:信了十幾年、二十年,可能未真信
    • 信心的力量:超乎所求所想
    • 當晚優先事項:先解決異象異夢,再以信心看見
  • 晏信中牧師:「所以明天我會跟各位分享,怎麼樣仰望信心創始成終的耶穌,這一件事情。」並提醒:「過去你說我信耶穌信了十幾年,二十年。明天你可能會發現,你不一定有相信耶穌。」故明日要「重新的回來對焦」,認識「信心可以產生的力量,超乎所求所想」。同時界定今夜的優先:「今天晚上我們需要先解決異象異夢,我們才能夠信心看到,那個異象異夢。」
  • 課程規劃的先後次序

當晚聚焦於異象與異夢的恢復與校準;次日聚焦於如何仰望耶穌作為信心創始成終者,以建立持守與實踐的途徑。

    • 先恢復目標與方向,再教導信心方法以持守與成就
    • 以時間分段安排確保學習的漸進性
  • 信心的核心缺口與後續講道預告
    • 重申:門徒缺乏的是信心,不是知識,也不是精力不足。
    • 預告:明天早上將談信心,會刺入剖開地談,是從未聽過的內容。
    • 主題:本於信,以至於信;若本於信站不穩,就不可能以至於信去到神面前。
    • 方法:明天要花時間把根基打好。
  • 講解
    • 此段為課程銜接,明確指出學習的核心缺口是信心,並標定下一堂課主題與方法。以「本於信→以至於信」的結構提醒根基的重要性,避免僅靠知識或經驗而缺信心。
  • 課程預告與目標設定

晏信中牧師說明將於「明天早上」談信心,內容會刺入剖開,聚焦「本於信,以至於信」,目的是將根基打好。

    • 設定時間與主題。
    • 說明方法與期待成果:根基穩固。

總結

探索「異象異夢」的超凡力量!從聖經人物約瑟、亞伯拉罕到萊特兄弟的創新,看見神如何透過夢想引導人生方向。學習恢復從神而來的異象,突破現實攔阻,活出充滿信心、豐盛且有意義的生命。讓聖靈澆灌,啟動你改變世界、影響世代的潛力!


主日相關網址

晚崇拜直播網址:https://www.youtube.com/watch?v=-_sXKfoytPU
將天敞開直播網址:https://www.youtube.com/watch?v=oYZqh02yQk8
主日週報網址:https://drive.google.com/file/d/1y44zkmfPwVdxjC-EC9ADjtIXNqcEHHIf/view?usp=sharing

崇拜歌單

1. 獻上感恩祭: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xkosMP2UJY
2. 行神跡的神:https://www.youtube.com/watch?v=XYTtbthM4KI
3. 頌讚全能上帝:https://www.youtube.com/watch?v=on56c4POnEs
4. 詩篇63:https://www.youtube.com/watch?v=oNnX_FPET10

歷史清單

主日詩歌清單  主日主題清單


同時收錄於走向天父專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