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信救了你

晏信中牧師

你的信救了你

2025-10-12


  • 聖靈的澆灌是異象的開端,它帶來恩膏,啟動神所賜的異象與夢想。
  • 異象提供方向,能使平凡的人開始改變歷史,如同門徒們在領受聖靈後,翻轉了羅馬帝國。
  • 信心是承載夢想的關鍵,否則夢想僅是空有目標。
  • 成功是需要付上代價的,信心會面臨挑戰,過程比結果更重要。
  • 過去,門徒們雖與耶穌同行,仍是做著平凡事的平凡人。直到馬可樓上聖靈澆灌後,他們因著異象成為不平凡的人,改變了歷史。這證明了夢想的力量是何等偉大。然而,有夢想之後,信心是關鍵。若沒有信心,目標就無法實現。講者以禱告開始,祈求聖靈幫助,讓神的話語帶出突破,並捆綁那如同荊棘般阻礙增長的今生思慮,期待一百倍的增長。
  • 約瑟的夢想與試煉

約瑟是一個做夢的孩子,他起初的夢想只關於自己,夢見哥哥們向他下拜。然而,他的人生經歷了高山低谷,包括被他的十個哥哥推入坑裡、在波提乏的家被陷害、在監獄中被酒政和膳長遺忘。但耶和華沒有忘記他,透過使法老做夢並讓約瑟解夢,將他從監獄提升至皇宮。兒童主日學常忽略約瑟所經歷的悲慘過程,讓孩子誤以為成功不需付代價。

    • 約瑟的故事說明,持守信心會經過試煉。我們不應只看重結果(成為宰相),而忽略過程中的苦難與堅持。
    • 不應只看孩子的成績(結果),而要陪伴他的努力過程。我們需要停止用結果來論斷自己或他人。
    • 約瑟在經歷一切後,視野變得更寬廣。他理解到神的計畫不僅是關於他個人,而是要透過他祝福埃及、以色列乃至列國。
    • 因為看見了神榮耀的計畫,他最終能夠原諒傷害他的哥哥們,並明白所遭遇的困境是為了成就更榮耀的工作。這提醒我們,若無法原諒傷害我們的人,或許是因為還未完全領受神的異象與信心。

你的信救了你

一、每個人裡面都有信心並且充滿無限潛力

你的信救了你

  • 要點
    • 人們常在面對挑戰時,才感覺自己信心微小或沒有信心。
    • 真理是:每個人的信心都來自神,是神所分的,而非出於自己的邏輯或理智。
    • 《羅馬書》12:3提到「照著神所分給個人信心的大小,看得合乎忠道」,強調信心是神給予每個人的。
    • 信心有大小之分(measure of faith),但每個人至少都擁有一份,如同每個人至少都有一瓶水。
    • 我們不應與他人比較,而是要按著自己信心的大小來回應神。
  • 人們常在患難或需要為病人禱告時,才說自己信心微小。但根據聖經,這不合乎真理。講者分享他三十歲時才得知,他的名字「信宗」源於其父親根據《羅馬書》12:3所取,意為「照著信心看得合乎中道」。這讓他理解到,信心是神所賜予,而非自己產生。經文中的「to every man」指出神把信心給了「每一個人」。雖然信心大小有別,但無人例外。所謂「看得合乎中道」(the measure of faith),意味著每個人都被神測量過並賦予了一定份額的信心。無論是一瓶、兩瓶還是三瓶,每個人至少都擁有一瓶的信心。基於這個基礎,我們將探討信心的潛能。
  • 瑞典聖經學院的中國姐妹

講者在瑞典聖經學院時,有位來自中國的姐妹朋友,她的信心非常單純。即使明天沒飯吃,她也堅信神必供應。當她收到別人為她下一餐的奉獻後,她看到有更需要的人,便將那筆錢奉獻了出去。當講者受託去警告她,如果再這樣下次就不會奉獻給她時,她回答:「你奉獻給我,不是因為你奉獻給我,是因為神感動你奉獻給我。如果神沒有感動你,你就不要再奉獻給我。」

    • 這位姐妹展現了單純且巨大的信心,她不為自己的缺乏擔憂,而是專注於回應神的感動。
    • 她的行為挑戰了旁人對於奉獻和信心的理解。
    • 最終,這位姐妹成為一位極具影響力的傳道人,生命不僅沒有缺乏,反而豐盛到可以回過頭來幫助他人。
    • 這個例子說明,每個人都在用神所賜的信心來回應神,重點在於個人的回應,而非與他人比較。
  • 被鬼附的孩子(引子)

在新約聖經中,有一個孩子被鬼附,情況嚴重,時常在水裡火裡。他的父親非常痛苦,帶著孩子去找耶穌的門徒,但門徒們卻無法將鬼趕出去。無奈之下,父親只好去尋求耶穌的幫助。

    • 這個故事被提出,作為下一個段落解釋信心潛能的引子。

你的信救了你

芥菜種的比喻:信心的潛能

  • 要點
    • 對經文的誤解:人們常誤以為耶穌在責備門徒信心太小,甚至連最微小的芥菜種信心都沒有。
    • 耶穌的品格:耶穌並非一位會輕視或批判人信心微小的神。
    • 經文的內在矛盾:若門徒已能行許多神蹟(如趕鬼、醫病),卻被說成連芥菜種的信心都沒有,這在邏輯上是矛盾且殘忍的。
    • 以經解經(馬可福音):芥菜種的比喻重點在於其成長潛力——從最小的種子長成大樹,甚至飛鳥可以棲息。
    • 正確的解釋:耶穌並非否定門徒的信心,而是肯定他們已擁有如芥菜種般的信心,這信心充滿潛能,可以成長並產生巨大影響。
    • 核心結論:每個人都擁有神所賜的信心,這信心即使微小,也充滿長大的潛能。
  • 講者首先挑戰聽眾對馬太福音中「芥菜種信心」的普遍詮釋,即認為耶穌在罵門徒信心小。講者指出,這種解讀與耶穌的品格不符,也與門徒當時已有的能力(已趕過許多鬼)相矛盾。為了正確理解,講者引用馬可福音中對芥菜種的另一段描述,強調其重點是「成長」。經文說明芥菜種雖是百種裡最小的,卻能長成比各種菜都大的植物,甚至長出大枝讓飛鳥棲息。因此,結論是耶穌在用芥菜種來鼓勵門徒,說明他們已有的信心,雖然看似微小,卻擁有無限的潛能,能夠成長並成就移山般的偉大事蹟。這不是關於「有沒有」信心的問題,而是關於信心「成長潛能」的問題。

你的信救了你

  • 芥菜種的實際大小

這個是芥菜種,這是我12歲兒子的手。那天我說來幫爸爸拿一顆芥菜種然後照一下,確認一下讓大家知道芥菜種到底有多小。結果他說,爸爸那我先剪一下指甲。剪得很乾淨,然後拿著那一顆小小的芥菜種,聖經上面說它是白種裡面最小的種子。

    • 講者透過展示一張他12歲兒子手上放著一顆芥菜種的照片,來具象化地說明芥菜種的微小。
    • 這個視覺輔助的目的是為了強調聖經所言「百種裡最小的種子」的概念,從而突顯其後續能長成大樹的巨大反差,以此來比喻信心從微小到巨大的成長潛力。

你的信救了你

禁食禱告的真義:不是手段,而是降服

  • 要點
    • 錯誤觀念:認為面對趕不出去的鬼,需要加上禁食、禱告等「行為」來增強能力,這暗示了耶穌的救恩不夠完全。
    • 宗教的靈:這種「需要多做一點」的想法,與世界上其他依靠「修行」和「功德」的宗教無異,其核心是人的努力,而非神的恩典。
    • 行為主義的危險:它會導致驕傲(比較禁食天數)、恐懼(害怕失敗而禁食)和自我中心(為了自己的成就),最終是利用神,而非信靠神。
    • 福音的充足性:福音本身就是神的大能,不需要添加任何人的行為來使其變得更「有效」。試圖「幫助」神,反而會扭曲祂全然良善的本質。
    • 禁食的真義:目的是「攻克己身,叫身服我」,即制服自己肉體的軟弱(如恐懼),使自己能順服神。
    • 禱告的真義:目的是讓神的心意彰顯(願祢的國降臨,願祢的旨意行在地上),而不是實現自己的慾望。禱告應是純淨地尋求神的旨意。
    • 結論:面對挑戰,不是要用禁食禱告作手段來「修行」,而是要透過真實的禁食(攻克己身)和禱告(尋求神旨)來降服於神已成就的大能。
  • 講者深入探討了「至於這一類的鬼,若不禱告、禁食,牠就不出來」這節經文的意義。他批判了一種普遍的錯誤詮釋,即認為禁食禱告是一種可以增加個人「恩膏」的手段。他指出,這種想法的根源在於不相信福音本身的大能,認為需要靠自己的「work」(行為)來補足。他以自己過去因害怕失敗而禁食禱告的經歷,以及西藏朝聖者的苦行為例,說明這種「宗教的靈」會讓人陷入自我中心的陷阱。講者強調,福音是完備的,神是全然良善的,人的任何「善行」都無法為神加分。因此,禁食禱告不該是換取能力的手段。禁食的真正目的,是為了對付自己的軟弱和恐懼(攻克己身);禱告的真正目的,是為了讓自己的心意與神的心意對齊。面對如「大山」般的挑戰時,我們需要的不是更多的個人修行,而是更深地降服於神和祂已成就的一切。
  • 為醫治佈道會而禁食的錯誤動機

以前每一次要辦醫治佈道會的過程裡面的時候,我都需要去禁食跟禱告。我為什麼要禁食跟禱告?因為我害怕沒有人得醫治。我害怕有鬼趕不出去。任何出於害怕的東西都不是來自於神的。我禁食禱告的目的是為了我的獎勵。我講到別人可以聽,而且覺得講得真好。那麼我想法裡面是為了我的自私跟我把我自己當成偶像。

    • 講者以親身經歷說明,他過去在舉辦醫治特會前禁食禱告,其動機並非單純尋求神,而是出於「害怕失敗」(怕沒人得醫治、鬼趕不出去)。
    • 他進一步剖析,這種行為的深層動機是為了自己的「獎勵」、為了講道被稱讚,本質上是自私和自我偶像化,忽略了神已經成就的一切。
    • 這個例子旨在揭示一個看似敬虔的行為(禁食禱告)背後,可能隱藏著不信、恐懼和自我中心的錯誤動機,這正是「把神當作手段」的體現。
  • 西藏朝聖者的苦行與救主心態

所以為什麼我們看到了這麼多的修行的人,他會在往西藏的路上在地上攀爬攀爬,每走幾步就跪下來把頭撞在地上流血,然後再往前面爬,然後呢有人就訪問說,請問你在做什麼,我希望我身體所受的苦,跟我所敬的食,可以讓這個世界和平。你聽這個邏輯喔,要是我是記者會問說,你以為你是誰?…你以為你在那邊爬跟,你可以換來世界和平,那麼你就是救主了。

    • 講者引用西藏朝聖者透過身體的極度痛苦(叩長頭至流血)來祈求世界和平的例子。
    • 他尖銳地指出這種邏輯的謬誤:如果你能靠自己的苦行來換取世界和平,那「你就是救主了」。
    • 這個例子被用來類比基督徒中存在的「行為主義」思想,即認為可以透過自己的努力(如更長時間的禁食)來成就神的工。這是一種變相的「救主心態」,是對基督救贖工作的貶低。
  • 面對頑強的鬼(大山與小山)

我看到一個呲牙裂嘴的鬼,我覺得其他的鬼比較容易趕…但有一些很頑強的…你有沒有看過那個眼睛還可以變顏色的,我趕過一個眼睛還可以變顏色的像異形一樣,然後你看到你眼前的東西的時候,它彷彿就像大山跟小山一樣…比較容易趕小山這個是大山…那我要怎麼樣我要修行更多的禱告跟進食不是。

    • 講者用自己趕逐一個眼睛會變色的、如異形般頑強的鬼的經歷,來比喻挑戰有大小之分(小山 vs 大山)。
    • 當面對「大山」般的挑戰時,人的本能反應是覺得需要「修行」更多,即用更多的禁食禱告作為手段來增強自己的能力。
    • 講者用這個例子來強調,耶穌的教導並非如此。正確的回應不是靠「修行」來增強自己,而是透過禱告來對齊神的心意,透過禁食來制服自己的恐懼,從而依靠神的大能去面對挑戰。

禱告與禁食的真義

  • 要點
    • 禱告的真正目的是讓神的國藉由我們彰顯,而不是為了滿足個人慾望
    • 禁食的目的是功課己身,認識到自己的無能和對神的需要,而非增加個人恩膏。
    • 錯誤的動機(為求恩膏、能力)會使禱告和禁食無效,因為這是將神當作手段。
    • 真正的得勝是先趕出自己內心的「鬼」(恣意),在心思戰場中得勝。
  • 人們常常誤解禱告與禁食,以為是為了趕鬼或醫病而做的屬靈操練,目的是為了獲得更大的個人能力。然而,真正的目的應是放下自我中心,完全專注於神,並相信祂已成就的一切。如果動機錯誤,即使禁食到死也無用。我們應該禱告神的國降臨,而非只為自己的渴望。當我們透過禁食和禱告趕出自己內心的恣意後,只需宣告耶穌已成就的事,鬼就必須出去,疾病就能得醫治。
  • Freedom Now特會的經歷

講者分享在兩個禮拜前於和平籃球館舉辦的「Freedom Now」特會,每晚有四千到五千人參加。在特會中,有許多人經歷了趕鬼和疾病得醫治。

    • 講者刻意不為任何人按手,目的是為了讓人們明白,醫治和釋放來自神已成就的福音大能,而非來自某個特定的人(如講者)的恩膏。這證明了得醫治與人無關,而是關乎神。最後一堂課甚至不做「恩膏分次」(impartation),而是改為「啟動」(fire eternal),旨在賦予(Empower)所有人能力,讓他們相信自己裡面神已放置的恩膏,如同保羅為提摩太禱告,是啟動他已有的恩膏。目標是讓人們看神,而不是看人。

你的信救了你

二、你的信心是指向哪裡?

信心的指向:生命樹與分別善惡樹

  • 要點
    • 伊甸園中的生命樹代表與神的連結和愛。
    • 分別善惡樹的果子代表隔絕與咒詛,其誘惑在於讓人誤以為能像神一樣判斷是非。
    • 人類最大的原罪是想要成為神,掌控一切。
    • 當人們都認為自己可以分別善惡時,就會因標準不同而產生衝突與鴻溝。
  • 信心像芥菜種雖小但能長大,關鍵在於其指向。以伊甸園的故事為例,亞當夏娃並非愚笨無能,他們是按神的形象所造,充滿能力去治理萬物(大腦使用率可能是百分之百,遠超現代人的百分之七到百分之十)。他們的問題在於,被魔鬼的謊言誘惑,想要變得「像神一樣」,能自己判斷是非。這正是人類的原罪——想要掌控一切。當亞當夏娃選擇吃下分別善惡樹的果子,他們的信心就從指向神的良善轉向了魔鬼的謊言。這導致了隔絕與衝突,因為每個人都用自己的標準去論斷善惡,造成人與人之間、國與國之間的紛爭。
  • 亞當夏娃的故事

神告誡亞當夏娃不可吃分別善惡樹的果子,吃了會帶來死亡(隔絕與咒詛),而生命樹的果子可以吃,代表連結與愛。魔鬼誘惑他們,說神不讓他們吃是因為怕他們吃了會像神一樣能判斷是非。

    1. 亞當夏娃原本與神同行,充滿能力管理世界。他們並非不能分辨是非,而是在與神的連結中獲得智慧與能力。他們被「想跟神一樣」的慾望驅使,選擇了分別善惡樹,這是人類想要自我掌控的原罪體現。結果,人類開始用自己的標準去論斷,導致了無盡的衝突。

錯誤信心的後果:焦慮與恐懼

  • 要點
    • 焦慮與恐懼本身就是一種信心,只是相信了錯誤的東西。
    • 當信心不指向神時,就必然會產生焦慮和恐懼。
    • 每一次感到焦慮和恐懼,都是一個信號,表示你的信心放錯了地方。
  • 講者用自身經歷說明,信心若指向錯誤的地方,就會產生焦慮和恐懼。他解釋,人並非沒有信心,問題在於信心的對象。當我們相信負面的可能性(如害怕失敗、不被喜歡),這種「相信」就會顯化為焦慮和恐懼。因此,焦慮和恐懼的存在恰恰證明了我們「很有信心」,只是信錯了對象。正確的做法是將信心重新指向上帝。
  • 講者個人講道的焦慮經歷

講者分享自己剛從瑞典回到臺灣的前六年,每次講道前都會經歷極大的生理和心理壓力,如拉肚子、發冷、頭暈,甚至上台後腦袋一片空白。他因此養成了至今仍使用逐字稿的習慣。

    • 這種焦慮源於他從小因想法獨特而常被指責的經歷,導致他害怕面對群眾的評判。他上台前,信心都放在了「我可能會出糗」、「我可能講不好」、「可能沒人喜歡我」這些負面的可能性上。他的焦慮和恐懼,正是他「相信」這些負面結果會發生的體現。他總結說,這不是沒有信心,而是把信心擺錯了方向。`

你的信救了你

1.血漏的婦人

  • 信心是得醫治和拯救的關鍵。
  • 神的能力(恩膏)是為醫治、釋放而預備的,只要有人的信心去觸碰,能力就會自然流出。
  • 主動、迫切地尋求是信心的表現。

你的信救了你

  • 血漏婦人的故事

一位患血漏病的婦人,在人群中從後方僅僅摸到耶穌的衣裳,病就痊癒了。耶穌感覺到有能力從祂身上出去,並對婦人說:「女兒,你的信救了你。」

    • 這個醫治的發生,並非耶穌主動施行,而是在祂「完全沒設防的狀態下」。婦人的信心主動地「觸碰」了神預備好的醫治恩典,能力就自然流出。耶穌強調是婦人的「信」救了她,證明了醫治的關鍵在於人的信心,而非耶穌的特定動作。.

你的信救了你

2.瞎子巴底買

你的信救了你

  • 瞎子巴底買的故事

瞎子巴底買聽聞耶穌經過,便不顧旁人阻止,大聲呼喊:「大衛的子孫,可憐我吧!」他越被制止,喊得越大聲。最終耶穌叫他過來。

    • 巴底買的行為展現了一種極度迫切和主動的信心。他知道這是他得醫治的唯一機會,因此不顧一切地要抓住。這種不顧他人眼光、用盡全力的呼求,正是他信心的表現,因為他相信耶穌能夠也願意醫治他。這個故事說明,信心需要主動出擊,抓住機會。.

3.十個大痲瘋

你的信救了你

  • 要點
    • 耶穌已經預備好醫治,祂等待的是有信心的人去觸摸祂。
    • 得救不是因為你的功勞、你做了什麼,或你讀經讀了幾百遍,而是單單因為你的『信』。
    • 我們不需要再求耶穌醫治我們,因為醫治已經預備好了,我們需要做的是用信心去觸摸和領受。
  • 十個大痲瘋病人的醫治

有十個大痲瘋病人同時得到了耶穌的潔淨,但只有一位回來感謝耶穌,而這個人是外邦人。耶穌對他說:『起來走吧,你的信救了你。』

    • 這個例子強調,雖然十個人都經歷了醫治的神蹟,但耶穌特別對那位回來以信心回應和感謝的人,指明是『他的信』救了他,這突顯了信心在領受神恩典中的關鍵角色。

你的信救了你

4.用香膏抹主的女人

你的信救了你
.

你的信救了你

5.耶穌在本族父家不得行甚麼異能

你的信救了你

  • 要點
    • 如果信心指向的是我們眼前的困難,如功課、工作、夫妻或親子關係的難處(這些都是大山小山),我們就會覺得無法前行。
    • 正確的做法是,需要將信心轉向並指向耶穌基督以及祂已經成就的一切
    • 錯誤的信會毀了你,但正確的信可以救了你。
  • 耶穌在本族本地無法行神蹟

耶穌在各城各鄉醫治了許多主動相信祂的人,並對他們說『你的信救了你』。然而,當祂回到自己的家鄉,因為當地的人對祂太熟悉,只看見祂是『木匠的兒子』,沒有人相信祂,導致祂無法在那裡行任何神蹟。

    • 這個強烈的對比顯示,神蹟無法發生的原因,不是耶穌沒有能力,而是因為當地『沒有人相信』。
    • 人們因熟悉感而產生的主觀判斷和不信,阻擋了神已經預備好的醫治和恩典。這證明了信心的存在與否是經歷神作為的關鍵。

你的信救了你

三、討神喜悅的信心

1.信有神

你的信救了你

你的信救了你

 

你的信救了你

2.賞賜那尋求他的人

你的信救了你

 
  • 要點
    • 第一個層面 – 信有神:這不只是相信神存在的事實,而是要從心底相信祂是全然良善的『眾光之父』,是所有美善恩賜和祝福的來源,在祂裡面沒有黑暗、邪惡或轉動的影兒。黑暗與惡是神離開後的結果,而非祂的創造。
    • 第二個層面 – 信祂賞賜那尋求祂的人:我們必須相信神會賞賜『我們自己』,而不只是覺得祂會賞賜別人。當我們相信自己會被賞賜時,賞賜才能進入我們的生命。
    • 神感受不到愛,不是因為我們沒做什麼,而是因為我們沒有相信這兩件事:祂是良善的,且祂要賞賜給你。
    • 根據羅馬書8章32節,神既已將祂的兒子給了我們,就必會將萬物一同白白地賜給我們。我們不應相信耶穌的救贖,卻不相信神樂意在物質等各方面祝福我們。
    • 我們一生的評斷在於我們的信心。在地上,我們需要信心與盼望;到天上,當我們親眼見到神,就不再需要信心和盼望,唯有愛是永存的。
  • 講者以自己與妻子的『愛的語言』故事來比喻。他過去一直用他認為的方式(送昂貴禮物)去愛妻子,但妻子感受不到,因為她愛的語言是『肯定的言語』和『精心的時刻』。這導致兩人雖相愛卻都感到痛苦。同樣地,我們不能只用自己認為對的方式去愛神(例如,做很多事工、參加很多特會),而是要用神所定義的『愛的語言』去回應祂,這個愛的語言就是我們的『信』,特別是相信祂的全然良善,並相信祂樂意賞賜我們。
  • 愛的五種語言
    • 精心時刻
    • 肯定的言語
    • 禮物
    • 服務行動
    • 擁抱
  • 講者對神賞賜的錯誤認知

講者分享,約二十年前,他總覺得神只祝福像其他知名牧師那樣的特定人士,而不祝福自己。當他要去瑞典唸書時,一位小組員拿奉獻給他,他心裡雖需要錢,口中卻用宗教術語拒絕說:『我不需要錢,神可以供應我一切。』他內心深處其實不相信神會透過這種方式祝福他。

    • 這個經歷讓他學到功課,意識到自己內心充滿了『不相信神會賞賜我』的謊言。領受別人的祝福,其實就是領受神的祝福。要討神喜悅,就必須從心底相信『你會被賞賜』。

總結

深入探討「你的信救了你」的真諦。學習如何將信心指向神已成就的恩典,釋放醫治與自由的大能。告別焦慮與恐懼,認識芥菜種信心的無限潛力,活出神所預備的豐盛生命。要先信有神,然後他就會賞賜給尋求祂的人。


主日相關網址

主日直播網址: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BP6NqzFqlg
將天敞開直播網址:https://www.youtube.com/watch?v=oYZqh02yQk8
主日週報網址:https://drive.google.com/file/d/1y44zkmfPwVdxjC-EC9ADjtIXNqcEHHIf/view?usp=sharing

崇拜歌單

1. 獻上感恩祭: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xkosMP2UJY
2. 行神跡的神:https://www.youtube.com/watch?v=XYTtbthM4KI
3. 頌讚全能上帝:https://www.youtube.com/watch?v=on56c4POnEs
4. 詩篇63:https://www.youtube.com/watch?v=oNnX_FPET10

歷史清單

主日詩歌清單  主日主題清單


同時收錄於走向天父專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