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物樂章】
【第二章】
【何以學道】
學習的道理不管是在怎樣的科別之上都脫不出一個道理,就是要用於嘗試,有許多人再學電腦的時候都會吝於嘗試,因為他怕把整個電腦搞砸了,這是人之常情,但當你真的想要學習電腦能做到的許多事情時,千萬部要吝惜於一再嘗試,因為嘗試是學習最好的方法。事實上,電腦並不如一般人所想像的難以駕馭,殊不知有許多電腦操作十分強的人都不是資訊本科系出身,而這邊就要好好解釋資訊與電腦的差別。
所謂的資訊是學習如何架構出電腦內部功能的學問,而學電腦則是偏重於操作方面的一些技巧,這邊要很明白的點出一項事實,學資訊的人並不是最好的電腦維修或者電腦教學工程師,很多人一旦電腦有問題就會去找身旁的一些好友,看誰是資訊科系的、誰常常玩電腦、誰有在電腦商店打工,其實這種想法是不對的,該有的觀念是要先重複檢查是否自己曾經有什麼自己能力能夠檢查的東西被忽略掉了,若是沒有則該找找你原來買電腦的店面要其維修,而不是隨便找個好朋友來維修,對於資訊本科的人而言,維修電腦的課程可以說幾乎沒有,所以對於一些電腦維修以及電腦型號的研究也都是零,所以當你將電腦推給這些人,實際上是將一個大難題推給他,當然要是他了解這方面問題的解決方法,確實是可以幫你,要是他對於這方面全無經驗那就要由他找尋許多資料來為你解決,絕對是事倍功半,不過,其中的好處在於受委託的人會多學到一些東西,但是對於原委託人而言,他找到了一個不用錢的工程師,而且以後有不一樣的問題都可以找他,當然,被委託人只好自認倒楣,至於委託人自己,一絲絲的經驗也沒學到,以後還是會遇到同樣的問題,所以問題是可以分類的,若你是想要學習如何處理一些問題,那就找個好朋友教你,他絕對不為吝惜的,但是若只是要解決問題,不見得要學到解決問題的方法,那還是建議你去找一般電腦門市的維修部門比較適當。
自我學習的過程中,有一點是很重要的,就是學會自己找到答案,最直接的方法就是看書,有許多問題的答案都在書本裡面,只是願意去看書的人並不多,很多人都希望經驗與之是能夠突然間出現在腦海裡而不用花費任何精力,但現實十分明白地指出這是不可能的,有付出才能有收穫是決對千古不變的,看書能夠讓你知道哪邊可以找到答案,能找到答案也就能訓練自己自我思考出答案,有很多問題都是你願意去試就能自己解決的,例如怎麼去設定Word裡的字型,你只要看著螢幕上的中文字(不要說你看不懂中文字)便可以自己試出來,不太可能將電腦弄壞,萬一弄壞了也就是你倒楣了,這時只好參考我上一段文章的建議尋求幫助了,回到原來的焦點,有很多東西是可以自己嘗試出來的,不一定非事事去求別人,也有許多解答是藏在已經有人整理出來的書裡面,只要你願意去看就可以解決。很多人都會問什麼書比較好?其實並沒有一定的原則去判斷憂劣,你到書局翻一翻,覺得順眼、覺得裡面寫的東西是你需要的、覺得是看得懂的就是你要的書,我強烈建議對於電腦有興趣的人好好找一本Windows系列的書來看一看,絕對有助於你對一些基本東西的了解,對基本的東西都不了解的話,就沒有進一步學更多東西的必要,這邊強調一下,儘量不要將買回來的書當成裝飾品或者枕頭。
曾有一位朋友分析過世界上成功人士的兩種背景,我絕得很有道理,一種是十分用功的人,一種是十分聰明的人,不可否認地,有些人只要告他的聰明就能成功、快速地學得許多東西,但若你並不聰明也沒關係,只要努力就能獲得比那些聰明的人更多的東西,不管你是哪一種人,你都會發現,嘗試是十分重要的事,不管你多聰明,不去嘗試就什麼都不會,而當你學習電腦的東西有進一步的成果之後,你會發現在整個資訊世界中很需要一項特質,就是要能冷靜地思考,能冷靜思考才能養成一種推理的能力,也才能在你的腦子裡自己想出可能的解決方法。
很多人在學習電腦的路上會有千百的疑問,但是有疑問時,大部分的處理方法就是放在一邊讓他過去,我強烈不贊同這種方式,這種方式會讓你久而久之失去處理相關情況的能力,有問題就要試著解決,就要設法去『問』,而問問題有其技巧,不是隨便問的,根據你問問題的態度與方法會決定對方是否樂於幫你解決問題,舉例來說,當你的印表機印不出東西時,最不經過大腦的問法是『印表機印不出來要怎麼辦?』,這種問法我也沒辦法解答,自然也會不太想去回答這個不經過大腦的問法,我一般的解答是用『換一台』來敷衍你,那麼,該如何問才能讓對方感受到你的誠意呢?你必須讓對方覺得你已經自己去嘗試過了,真的不行才來求教,而不是完全依賴他來解決你『所有』的問題,例如你有去查閱印表機的使用手冊(很多人可能手冊放哪都不知道)然後自己試過,並把印表機型號、你處理過哪些動作、你的印表機有什麼問題都告訴對方,那對方就可以思考可能是什麼問題,或者建議你去查什麼資料、作什麼動作、問什麼人,當他覺得需要親自幫你看看的時候自然會幫你看,若你發現你有什麼問題會義不容辭地直接跑到你家幫你修電腦,那他的時間一定會被許許多多的問題所壓榨,完全沒有自己的時間,一般這樣的都是有比較深入研究一些問題的初學者,比較有經驗的人都知道要如何讓你自己解決自己的問題,而不是把問題無限期地留給自己。
最後要提到一個真的是不錯的學習方式,就是許多人進入電腦世界的原因─玩遊戲,當你對某個遊戲很有興趣,你自然會設法讓你的電腦隨時保持穩定,並養成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因為與其等別人來修還不如自己先試試看,可以縮短故障時間,讓你繼續玩你想玩的東西;另外也有一條路,就是上網,當你無法上網一定會十分急迫地要修好,若是交給非專業的工程師一定會拖慢修好電腦的時間,還不如自己試試看,打電話問問別人自己可以先做什麼事情,當然,若還是不行,當然就會建議你去找一般的電腦維修專家,可能會多花點錢,但是縮短了處理時間,當然,把電腦搬給別人修一定是最後才做的方式,能夠自己解決一次問題舊有希望解決第二次問題,有一天也可以成為讓別人問問題的人。
問問題除了有問問題的技巧,也要知道哪個問題該問誰,當你買了個新電腦卻不會動就不應該問你朋友,而是要問電腦公司,若是你安裝了什麼東西不會動就要問一下誰有經驗,而不是千篇一律的去問某一個人,要是對軟體的使用方法有疑問,則我的建議是先找書再找人,這就好像在問『Office要怎麼用』一樣沒有禮貌,明明就有書可以查,卻要叫別人把書的內容背給你聽,甚至對方還根本沒用過那個軟體卻要為了你去學他(該軟體對對方來說可能完全沒用),另外,要為各位建立一個常識,就是一般軟體都會有附上直接查詢的線上使用手冊,可以直接按F1去查許多東西,根本就不必問別人,千萬不要有的想法是,我懶得去看,所以我完全不看,要等你找不到答案時才去問別人,哪別人才可以引導你去找到你要的東西,我經常的做法便是直接在電話或E-Mail裡告訴對方哪裡可以查到資料,如何可以查到資料,也就是教大家如何用釣竿,而不是直接丟魚給你吃,這才是對大家有益的教學方法。
不知不覺已經三千字了,關於這個主題事實上還有很多東西可以發揮,但畢竟時間有限,我無法再寫太多東西,其他的部分就看你自己去發掘、去尋找,有問題當然可以問我,我會十分樂意為你講解解決方法的,再強調一次,自我嚐試、正確發問以及正確找到解答者是解決問題的不二法門。